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11-26 16:59:07
知心杯里的教育暖意
——共情是家校沟通的灵魂密码
张婵娟
晨光熹微,斜照入室,在斑驳的办公桌上投下温暖的光影。我轻抚着那只釉色温润的陶瓷杯——杯身“知心”二字已被岁月摩挲得微微发亮。三年前,当小航的父亲将这份亲手烧制的礼物递到我手中时,我深切体会到:教育的真谛,原来都融在这份以心换心的懂得里。
初登讲台时,我以为教育无非是“传道授业解惑”。直到那个秋日午后,目睹两位家长为了一支折断的铅笔争执不休,我才恍然醒悟:比起知识的传授,心灵的沟通才是教育更深的学问。那只普通的铅笔,如同一个隐喻,让我明白——若不能读懂孩子行为背后的心声,再精妙的道理都显得苍白。
一、破冰:在情绪的风暴中搭建港湾
校园里的矛盾,往往如微风起于萍末。那场五年级的篮球冲突,让我首次领略到共情的力量。
小航与同学争抢篮板时不慎相撞,额角擦破的伤痕让赶来的父亲瞬间激动:“学校必须给个交代!”面对这番情景,我没有急于辩解,而是将他引至安静的接待室,奉上一杯清茶:“小航爸爸,您先缓一缓。孩子受伤,做父母的哪能不心疼?将心比心,我完全理解您的心情。”
就是这句简单的话语,竟让他紧绷的双肩渐渐松弛。待情绪平复后,我才细细说明事情始末、医务室处理情况,并诚恳反思:“体育课的安全管理,我们确实需要完善。”令人感动的是,这位原本怒气冲冲的父亲,最后不仅接受了处理方案,还主动提出要共同维护活动安全。
这场即将升级的冲突,最终化作增进理解的契机。它让我懂得:共情,是化解矛盾的破冰之钥。它不是技巧性的应对,而是一种真诚的生命姿态——先以温柔接住情绪,再用智慧处理事情。当愤怒被理解,防备自会消融,沟通的大门由此开启。
二、抵达:在迷途的星河中寻觅光亮
教育路上,最难的不是知识传递,而是心灵抵达。胡同学的故事,让我对此有了更深领悟。
这个被贴上“问题学生”标签的孩子,上课走神、拖欠作业、师生关系紧张。多次沟通无果后,我决定换种方式走近他。
经过一周细致观察,我发现这个“调皮鬼”竟有双巧手——松动桌椅被他悄悄修好,手工作品总是别出心裁。约见他母亲时,我开场便说:“您的孩子很特别,动手能力强,还特别有爱心。”
这位母亲怔住片刻,眼眶倏地红了:“从来没有老师夸过他……”
深入交谈才知,这个家庭的艰辛远超想象:父母奔波生计,孩子用问题行为呼唤关注。我轻声道:“带孩子确实不易,您辛苦了。我们一起来帮孩子找回闪光点,好吗?”
于是,“阳光计划”悄然启动:班级设立“维修小站”让他负责,建立“进步日记”记录每日三个优点。渐渐地,他眼中的戒备冰霜,化作被认可的自信光芒。
每个特殊孩子的背后,都藏着一个渴望被读懂的世界。共情,让我们得以走进这些隐秘的角落,成为温暖的点灯人。
三、筑桥:在平凡的日常里积蓄温暖
信任的建立,不在宏大叙事中,而藏在琐碎日常里。
我习惯在沟通本上记录孩子们的点滴变化:“小雨今天悄悄帮同学值日”“小阳的笔记比昨天工整三分”。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恰是联结家校的情感纽带。
面对内向孩子的家长,我会说:“孩子虽然慢热,但观察力敏锐,这是难得的特质。”对于工作繁忙的父母,我会在放学时分发一段小视频:“看,孩子今天的笑容多灿烂。再忙也别忘了分享这份快乐。”
这些细水长流的关怀,如春雨润物,默默构筑起家校之间的信任基石。共情,让教育不再是学校的独奏,而成为家校的协奏。
四、化雨:在成长的迷途中点亮灯塔
最让人动容的,是见证共情如何改写一个孩子的成长轨迹。
吴同学原本品学兼优,升入高年级后却判若两人:成绩滑坡、沉默寡言,甚至抗拒上学。
我没有急于说教,而是邀他在午后的林荫道散步。踏着斑驳的树影,我轻声说:“到了新阶段,不适应很正常。老师当年也经历过这样的迷茫。”
他抬头望来,眼中闪过讶异。渐渐地,心扉打开:陌生的环境、陡增的课业、交友的困惑……所有反常都找到答案。
与他父母沟通时,我转达了孩子的真实感受,并提醒:“此刻最重要的不是成绩,而是帮孩子重拾自信。”我们达成共识:老师适当降低要求,家长停止过度施压,同学结对帮扶。
一月后的黄昏,我看见他在操场与同学打球,夕阳为他跃动的身影镀上金边。他母亲后来告诉我:"那天您愿意理解他,就是转变的开始。"
教育的奇迹,往往始于一份真诚的懂得。当我们用共情叩开心扉,改变便如春芽破土,悄然发生。
余韵
如今,“知心杯”仍日日伴我案头。它时时提醒:教育最动人的,从不是塑造完美结果,而是温柔陪伴成长。
在这个追求效率的时代,我依然愿意慢下来,倾听那些未说出口的心事,理解那些看似不合理的行为。因为我深知,每颗心灵都渴望被看见,每个孩子都值得被温柔以待。
杯中的茶香袅袅升起,恍惚间又见那些温暖画面:家长释然的笑颜,孩子重焕光彩的眼睛……这一切都在诉说:当共情如水般流淌,教育便成为生命滋养生命的美好历程。
而这,正是我们作为教育者最幸福的抵达。
(长沙市芙蓉区马王堆小学 )
责编:王相辉
一审:张颖琳
二审:徐典波
三审:姜鸿丽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

下载APP
报料
关于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