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11-26 14:55:42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张颖 周力灏 记者 徐典波
5年,能改变什么?在岳阳市君山区,答案是路网纵横、田园生金、城水相融。曾经城乡间的无形藩篱,正被一体发展的热潮消弭于无形。 “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新时代城乡发展指明方向,而在洞庭湖与长江交汇处的君山区,这一精神已落地为生动实践。

5年来,君山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动城乡面貌实现从“局部美”到“全域美”、从“外在颜”到“内在质”的深刻蝶变,交出一份饱含温度、富有质感的“颜值答卷”。
道路为脉,打通城乡融合“任督二脉”
“路修到哪里,产业就跟到哪里,风景就延伸到哪里。”君山区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李劲松的一句话,道出了君山区五年巨变的起点。

“十三五”末,君山区农村公路尚有“断头路”“瓶颈路”待解。5年过去,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村社区通客车率达100%,城乡客运一体化让“出门有路、抬脚上车”成为现实。 在许市镇,一条新修的产业路将脐橙基地与主干道相连。“路通前,脐橙靠三轮车转运;如今大卡车直抵基地,运输成本降了三分之一。”基地负责人说。2025年,“许市脐橙”成功获评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品牌价值跃升。 城市路网同步蝶变:柳毅东路、创业路相继贯通,洞庭大道(君山段)完成提质,2处“断头路”被打通。一条条道路的延伸,不仅是交通的畅通,更是发展空间的拓展与城乡融合的加速。
田园生金,绘就农旅融合“富春山居图”
在君山区,农业不只是传统产业,更是一道可感可赏的风景。“十四五”期间,君山区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8万亩以上,产量超18万吨,高标准农田累计建成超10万亩。2025年,秀珍菇、康王山脐橙获绿色食品认证,3.11万亩鳙鱼、0.34万亩茶叶、1.51万亩叶芥菜基地成功入选湖南省第一批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随着“钱粮湖六门闸风干鱼”入选省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其品牌影响力与日俱增。渔民刘静的家成了游客打卡点,“通过电商,我家的风干鱼最远卖到了东北。” 农业与文旅正深度融合。2025年,柳林洲街道濠河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依托该品牌发展民宿经济,村民收入显著提升。据统计,2025年全区休闲农业营收达7.6亿元,接待游客183万人次。 “以前觉得农村只有田地,现在发现处处是风景。”一位从上海返乡创业的张先生说,他在君山开办的民宿,旺季一房难求。
城水相融,精绣宜居家园“温暖底色”
城市的温度,蕴藏于与百姓息息相关的细节。
过去5年,君山区从解决群众最关切的“喝水不放心”“下雨易内涝”等问题入手,开启了一场以“水”为核心的民生变革。 君山垸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让日供水能力从3万吨提升至6万吨,8.3万城乡居民喝上了与城市“同网、同质、同服务”的放心水。第一、第二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净化工程将出水水质提升至地表准Ⅳ类标准,让治污设施转变为开放的生态公园,实现“水质净化+生态修复+景观营造+科普教育”四重效益。

围绕百姓安居,全区累计完成80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1.79万户居民;新建11处生态停车场,新增1576个停车位;8个精心打造的口袋公园,让“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成为现实。 城市管理的精细化,让君山区的“颜值”更具内涵。智慧城管平台高效处置案件4.35万件,处置率达86%;智能路灯系统覆盖率达95%以上,实现远程调光与故障自动报警。 “以前路灯坏了要等群众报修,现在系统自动报警,维修人员第一时间赶到。”君山区城管局路灯管理所副主任龙伟说。

5年蝶变,初心不改。
如今的君山,路网纵横打通发展动脉,田园风光转化美丽经济,城市更新绘就宜居底色。这份“颜值答卷”,书写在万亩稻浪与碧水清波之间,镶嵌在老旧小区焕新的笑颜里,闪烁在智慧城市便捷的灯火中。 站在新的起点,君山区将继续描绘城水交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画卷,让“江湖君山”的颜值更高、气质更佳、温度更暖。
责编:张颖琳
一审:张颖琳
二审:徐典波
三审:姜鸿丽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

下载APP
报料
关于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