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好学校丨芙蓉桥畔育芳华——桑植县芙蓉桥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纪实

曾玺凡   科教新报   2025-11-26 11:16:45

刊载于2025年11月26日《科教新报》​第13版

科教新报全媒体记者 曾玺凡 通讯员 朱栎洁

在桑植县的青山绿水间,芙蓉桥小学如同一颗明珠,不仅承载着孩子们求知的梦想,更孕育着一支充满活力、团结奋进的教师队伍。

面对乡村教师流动频繁的共性挑战,该校以系统化的培养机制和人性化的管理艺术,探索出一条“稳队伍、强能力、促成长”的特色路径,让每一名教师都能在这里找到归属感,实现专业价值。

“1+1+1”成长共同体,构筑人才成长立交桥

“独行快,众行远。”芙蓉桥小学深刻理解这一理念,创新构建了“1+1+1”结对成长模式,即由一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一名骨干教师与一名新进教师(或成长中教师)携手组成学习共同体。

校长向妮介绍:“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老教师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扎实的作风,骨干教师承上启下,传递创新理念与方法,新教师则带来活力与新知。三者互补,形成一个稳定的成长支点。”


“1+1+1”教师结对成长模式下的交流互动​

邹彩凤老师是一名拥有32年教龄的数学教师,她以其独特的“慢艺术”闻名——当发现班上约三分之一学生未能掌握前一知识点时,她会果断停下进度,带领学生巩固旧知,坚信“慢就是快”。她所接手的班级,成绩常能实现显著提升。

就是这样一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与骨干教师罗苏媛、当时的成长型教师周治莹结成了对子。在这个共同体中,周治莹老师的每一节常规课备课,都需先经罗苏媛老师修改,再由邹彩凤老师审核把关,通过后方能走上讲台。每周,团队还会集体听一节周治莹的课,进行精准打磨。

“中间的那个‘1’——骨干教师成长最快,因为他既要吸收老教师的经验,又要指导新教师,承上启下,压力与动力并存。”校长向妮道出了这一模式的设计巧思。正是在这样的淬炼下,周治莹老师迅速从讲台生涩走向成熟从容,近期在“国培计划(2025)”桑植县农村骨干教师送教下乡培训中执教的数学课荣获一等奖。如今,她已能作为中坚力量,指导更年轻的王靖成老师。


周治莹登台执教数学课荣获一等奖​

淬炼“一岗多能”,打造学校运转“稳定器”

乡村学校教师流动较为频繁,如何确保学校各项工作持续稳定、不掉链子?芙蓉桥小学的答案是:大力培养教师的“一岗多能”。

总务主任谷忠山老师是“一岗多能”的典范,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山爷爷”。他的工作范畴远超总务职责:水电网络维修、电脑软硬件排障、修花剪草,甚至老师们的钥匙掉了、车辆爆胎,第一个想到的总是他。他总是有求必应,利用自学和钻研的精神,为大家解决各类棘手问题。

同时他还负责学生资助工作,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情况了如指掌,确保资助精准到位;更坚持为一名重度残疾的四年级学生送教上门达四年之久,每月两次,自费带玩具和零食,用耐心和温暖敲开孩子的心扉。

“一岗多能”的培养是系统性的。学校安排所有年轻教师轮流值周,全面参与从学生起床、跟操、跟餐、眼保健操到晚上查寝的全流程管理,并负责每日情况登记。“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每名老师都具备少先队辅导员的能力。

“一旦有岗位空缺,人人都能迅速补位。”向妮校长解释道。此外,学校的大小事务会议,都鼓励年轻教师参与讨论,让他们对学校整体运作“了解、知悉”,一旦需要,便能立即顶上。

搭建多元舞台,助力青年教师“加速跑”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芙蓉桥小学通过搭建多元成长平台,激发青年教师的内驱力,让他们在实践与挑战中“加速跑”。

王峰宁老师来校四年,从最初的数学任课教师、副班主任,到二年级开始独立担任班主任。他坦言,最初最棘手的是与家长沟通,曾因处理方式不够成熟而遭遇质疑。在挫折中学习,他如今已能从容应对。

面对班里三名特殊儿童,王峰宁坚持每日在校门口迎送,陪伴他们进出教室,控制饮食,课间带领如厕,并安排行为习惯好的同学互助。他的细心呵护赢得了孩子的依赖与家长的信任,周末和寒暑假,常有孩子因想念而给他打视频电话。

“经历越多,成长越快。”王峰宁说,“现在我不再害怕处理突发事件,因为每一次都是提升的机会。”

副校长尚昱憬则展现了学校在行政管理与专业发展上对青年教师的推力。学前教育专业出身的她,五年时间从任课教师到班主任、教导主任,直至分管德育、幼儿园、教育教学等多项工作的副校长,她坦言这是“被工作推着成长”,但也主动抓住一切机会:积极参与到向妮主持的省级课题《数字化背景下乡村寄宿制小学白族文化的传承策略研究》中,带领学生探索白族扎染技艺;在外出培训时,主动争取担任班干部,在各校校领导面前出色完成开场主持,锻炼了大气沉稳的场控能力。

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大课间活动​

学校还启动了“青年教师分享会”,以“学人之长,补己之短”为宗旨,锻炼老师的胆识与口才。同时,校长向妮带头做课题,并全力支持青年教师主持课题,承诺资金保障,激励他们“往优秀走,而非仅仅合格”。在她的鼓舞下,“00后”教师罗苏媛已成功主持一项新的省级课题。

通过“1+1+1”精准滴灌、“一岗多能”全面淬炼以及多元化平台搭建,桑植县芙蓉桥小学成功地将教师队伍打造成了“团结、齐心、上进、快乐”的集体。在这里,每一名教师都被看见、被赋能,他们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书写着自身的精彩芳华,共同支撑起乡村教育的一片蓝天。

责编:曾玺凡

一审:曾玺凡

二审:彭静

三审:黄维

来源:科教新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