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 2025-11-26 07:09:23

(原载于11月26日《湖南日报》第5版)常宁营商“常”焕彩-----湖南日报数字报刊
彭国军 聂沛 贺青松 陈新文 谢先冬
【核心提示】
好的营商环境意味着什么?
8月19日,常宁市举行2025年上半年招商引资项目签约仪式,17个优质项目现场签约,总投资31.1亿元,涵盖有色金属、纺织制造和工业制造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强劲的产业集聚效应。
这是常宁市营商环境优化的一个生动缩影。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在“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双重背景下,营商环境已成为区域发展的“顶级IP”,是经营主体赖以生存的“阳光、空气与水”。如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成为各地的“必答题”。
2024年6月,常宁市精准破题,在全省首创推行“两官一员”(驻企监察官、项目警官、服务企业代办专员)协同服务模式,成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核心引擎,迅速跻身全省“优等生”行列,取得了“现象级”成效。
企业口碑是印证营商环境竞争力的“试金石”:杭州一鸿市场集团西南总经理杨晨光不禁赞叹:“项目从签约到施工仅用28天,‘两官一员’帮我们跨部门协调,效率惊人。”
经济数据是彰显营商环境成效度的“晴雨表”:2024年,常宁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4.17亿元,首次突破500亿元大关。在2024年全省营商环境评价表现优秀地区的通报中,该市荣耀上榜,从2023年的全省第三梯队跃升至全省第一梯队、衡阳市前茅,成为营商环境优化赛道上的“黑马”,书写了“从起点看不可能实现”的“逆袭传奇”。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破解共性难题,也需回应个性诉求。常宁市地处衡阳、永州、郴州3市几何中心,是近百万人口的县级市,不沿边、不靠海,经营主体众多、利益诉求多元,如何巧用“两官一员”协同服务模式精准护航?其背后又蕴含着哪些关键密码与启示意义?
【一线调研】
精准定位,协同发力
——铸就优化“铁三角”
时代在变,企业需求在变,营商环境的优化也必须迭代升级。常宁市与时俱进,以“首吃螃蟹”的勇气,在全省率先推出“两官一员”协同服务模式,将“监督”与“服务”深度融合,既用监督之力破除淤塞,又以服务之心涵养沃土。
驻企监察官服务企业
“两官一员”协同服务模式如何运转?
将纪检监察作为“关键力量”,成立由常宁市纪委监委牵头的工作专班,推动三类角色从不同维度精准发力:
驻企监察官,是剑指沉疴的“监督哨”——
由纪检监察干部担任,是悬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头上的一把“利剑”。他们不听取汇报,只收集问题,将监督“探头”直接对准涉企服务的各个职能部门和办事窗口,专门扫清影响政策落地的“中梗阻”和“绊脚石”,用监督“硬杠杠”护航发展“软环境”。
项目警官入企服务
项目警官,是护航发展的“安全盾”——
由公安干警担任,是企业的“法治合伙人”。他们的职责远超传统的治安维护,涵盖了风险排查、纠纷快速调解、交通安全治理等全方位法治服务,变“事后介入”为“事前预警、事中服务”,为企业筑起一道坚实的“安全防线”。
服务专员入企服务
服务企业代办专员,是全程陪跑的“勤务员”——
由乡镇(街道)科级干部、园区中层以上干部担任,是企业的“政府代言人”。他们定期走访、跟踪需求,提供帮办代办、政策推送、难题协调等一站式服务,真正实现“企业院内的事放心干,院外的事专员办”。
“这就是我们一直期待的优质服务,让我们切实体会到了满满的诚意和热情。”常宁市伟大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曹伟称赞道。
常宁市“两官一员”协同服务模式以“三位一体、职责分明、目标一致”的组合优势,尤其是“驻企监察官”的创新设置,不仅有效破解了过去存在的“碎片化服务”难题,弥补了“问责软肋”,更构建起系统化、标本兼治的营商环境优化新格局,为该市打造“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的“四最”营商环境品牌提供了坚实支撑。
精准直联,靶向攻坚
——破解优化“肠梗阻”
在营商环境优化的深水区,既存在政策空转、推诿扯皮、索拿卡要等“软阻力”,也常遭遇阻工扰序、安全隐患等“硬风险”,仅靠传统的“单打独斗”难以根除。常宁市“两官一员”协同服务模式精准拆解了这些“深层梗阻”。

如何具体实现?
作为“两官一员”工作专班的牵头单位,2024年底,常宁市纪委监委出台《驻企监察官管理制度》,精选业务骨干担任,专门监督企业运营中涉及的政策落实、涉企服务、行政审批、执法司法、中介机构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同时,赋予“驻企监察官”向市委书记、市长直报的权力,确保发现问题能够迅速直接向上反映,及时推动解决。要求“驻企监察官”在项目监管过程中,第一时间向市重点建设项目事务中心、市优化办反映破坏营商环境的问题,确保得到及时处理。
“在日常工作中,‘驻企监察官’通过电话、微信、实地走访等多种方式,对项目建设、责任落实、干部作风等开展常态化监督,为项目推进清障护航。”常宁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市已实现园区企业“驻企监察官”全覆盖。
企业的感受最为直观。“有了‘驻企监察官’后,相关部门入企检查更规范了,不仅要扫码备案,还有电话回访。执法理念也从重处罚转向重整改,工作人员还会耐心指导我们如何达标。”衡阳水口山金信铅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说。
“驻企监察官”还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常宁市荣诚鞋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邓秀军介绍:“厂里制鞋剩余的边角料很多,堆积在厂房,夏季气温高,担心引发火灾。但因属于固体垃圾,不在环卫所处置范围,厂里自行处理困难。我们向‘驻企监察官’曹泽春反映了该问题。”
“在‘驻企监察官’的协调下,宜阳环卫所不仅帮助清运缓解了燃眉之急,还帮我们对接附近火力发电厂作为长期处置渠道。”邓秀军补充道。
这并非个例。据统计,今年以来,“驻企监察官”已推动解决企业诉求17件,问责处理2人,有效打通政策执行中的隐性梗阻。
项目警官入企服务
而当企业面临外部治安风险时,“项目警官”则迅速化身“安全盾牌”,全力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
在常宁市水口山工业园警务室的墙上,警企联络机制与服务流程清晰可见。监控大屏实时显示园区各重点区域的画面,民警正专注梳理信息、研判风险。
项目警官入企服务
“我们定期巡逻防控,检查危爆物品,调处矛盾纠纷,开展法律宣传,做到有警必出、有求必应。”水口山工业园警务室“项目警官”杨国平如此介绍日常职责。
“项目警官”主动上门,提供法律咨询、矛盾化解、隐患排查、风险预警等多元服务,打通了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
项目警官入企服务
“只要工程项目落地,警务服务就跟进到一线。”常宁市公安局水口山分局政委何勇称,他们推行“一企一策”,建立“日走访、周分析、月总结”机制和“24小时在线、三分钟响应”快速反应机制,对涉企问题实行“清单管理、销号处置”,并通过风险预警、警企恳谈、安全演练等“组合拳”全面强化护企力度。
通过“两官”协同,常宁市有效破解了企业发展中的深层梗阻,让企业安心经营、轻装前行。正如常宁松柏楠木采石场负责人罗维所言:“驻企监察官和项目警官如同两座‘保护神’,让我们投资更安心,发展更有信心。”
权责明晰,亲清有为
——构筑优化“新生态”
亲清政商关系,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核心要义。如何破解“清而不为”“亲而不清”,成为各地优化营商环境普遍面临的现实挑战。常宁以“两官一员”协同服务模式为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提供了“标准答案”。
驻企监察官服务企业
如何实现这一转变?
关键在于,“驻企监察官”为政商交往划出清晰“红线”与“绿线”。常宁市纪委监委制定《政商交往正面、负面、倡导清单》,明确“什么必须做、什么不能为、什么应鼓励”,让干部从“害怕接触”转变为“大胆服务”。
“这既为‘清’划出底线,又为‘亲’注入底气,现在我们知道底线在哪里,服务企业也更有底气。”“驻企监察官”李园园深有感触。
与此同时,从企业端发力的“服务企业代办专员”,也在全市重点企业全面覆盖。他们既是问题的“探测器”,也是解决的“推动者”。
服务专员入企服务
湘南纺织产业基地员工子女入学难题的快速解决就是明证。今年8月,“服务企业代办专员”、水口山经济开发区服务中心副主任彭峥在例行走访中了解到该基地有近20名外地中层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的子女急需在常宁就读。他积极对接协调,仅用一周时间就妥善解决了所有孩子的入学问题,消除了企业人才的后顾之忧。
“两官一员”协同服务模式通过厘清权力边界、建立制度规范、强化专业服务,真正构建起“亲不逾矩、清不疏远”的健康政商生态,实现“亲而有度、清而有为”。
企业家们纷纷表示,如今与政府打交道更加简单透明:“不再忙于‘搞关系’,能够全心谋发展。”
此外,驻企监察官以自身的廉洁自律,为企业树立了榜样。
“驻企监察官”杨星在依美园(衡阳)实业有限公司走访时,企业反映因购房发票问题导致税费抵扣受阻。她迅速协调,推动重新签约,最终顺利开票。该公司负责人说:“很多人以为我们托了人情,其实‘驻企监察官’连一瓶水都没收。”
这种“清清爽爽”的服务,起初反而让企业“不习惯”。衡阳欧鹏服装有限公司负责人坦言:“一开始听说纪委的‘驻企监察官’进驻,还以为是来‘找茬’的。后来才发现,他们是真心实意来帮助我们的。”
项目警官入企服务
营商环境好不好、优不优,不是说出来、喊出来的,是企业和群众感受出来的。
从火热的项目签约现场,到企业家的由衷赞誉,再到突破500亿元的地区生产总值,“两官一员”协同服务模式精准切中了稳定安全预期、打通政策落地、畅通政企互动3大制约营商环境优化的“核心梗阻”,已成为常宁市营商环境的“金钥匙”,成功开启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宝藏之门”。
事实上,在这些量化指标背后,还有那难以量化却至关重要的变化——企业家从“担心干扰”到“放心投资”的心态转变,干部从“害怕接触”到“大胆服务”的角色转变,政商关系从“模糊地带”到“界限分明”的生态转变。
这其中,“驻企监察官”的设置堪称“点睛之笔”,重新定义了“监督”的价值。他们既是权力运行的“监督员”,也是企业发展的“护航员”,将纪检监察的权威性转化为精准服务的实效性,成为破解痛点、堵点的“关键一招”,推动营商环境“常”焕彩。
然而,营商环境,“优”无止境。“两官一员”协同服务模式如何从“有效”走向“长效”?
“‘两官一员’模式将紧扣《常宁市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部署,通过挂图作战明路径、全面梳理精施策、全面落实强执行、全力推动聚合力、全面服务优体验,将阶段性创新成果固化为长效化机制,持续精准护航‘四最’营商环境建设。”常宁市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介绍。
“营”在当下,方能赢得未来。
这座不沿边、不靠海的县级市,正以“两官一员”协同服务模式为杠杆,撬动县域经济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向着全面建设现代化山水田园新常宁挺进。
责编:吴雅敏
一审:吴雅敏
二审:彭国军
三审:徐德荣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

下载APP
报料
关于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