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回县丁山中学:女篮四连冠背后的“红色密码”

  科教新报   2025-11-25 17:04:39

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 通讯员 肖鹤洲 张敏 刘忠如

当终场哨声划破隆回县体育馆的夜空,隆回县丁山中学女篮队员们紧紧相拥,泪水与汗水交织在胸前的冠军奖牌上。这是她们连续第四年捧起隆回县初中生篮球赛女子组冠军奖杯,创造了该县农村中学体育史上的奇迹。荣光背后,是丁山中学党组织以“红色引擎”驱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是该校践行“党建+教育”融合发展的优异答卷。

学校获评“全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

党建引领,铸魂育人

“奖杯是有形的丰碑,而党建引领下的育人体系才是学校发展的隐形翅膀。”校长周跃鹏作为学校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他始终要求把支部建在教学链上,把党旗插在课堂一线,推动党建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在他的倡导下,学校创新实施“三红工程”。红色课堂强信念,每月组织党员教师开展“初心讲堂”,校领导每月讲好思政微课;红烛先锋立标杆,设立“党员教练示范岗”,时时唤醒党员教师的身份意识,成为“同课异构”的“领头羊”;红心向党育新人,打造成“党建文化栏”,让“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标语与党旗交相辉映。

分管教学的副校长肖辉是这项工程的积极推动者。作为九年级物理教师兼女篮领队,他首创“训练日志+党性分析”双记录制度,在战术分析中融入“攻坚克难”的党建思维。在2025年邵阳市摔跤比赛备赛期间,他带领党员教师成立“技术攻关小组”,利用课余时间研究对手视频,最终助力学校斩获团体第四名。这种“党建+体育”的融合模式,正是丁山中学党组织“围绕教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育”的鲜活注脚。

“母校的时光,是我心里永远温热的角落。那时我的成绩不算突出,却被老师们的爱牢牢托住——为了让我们多学一点,他们总在课后留下补课,周末的校园里,常常能看到他们伏案批改、耐心讲解的身影。那些不曾被放弃的瞬间,成了我后来面对困难时的底气。”这种温情守护,点亮了学生的潜能。“党建+教育”像一束光,让学生看清自身的可能性,慢慢长出了自信的模样。

思政课铸魂

立体课堂,素质优先

“女篮夺冠不是偶然,是学校坚持素质教育结出的硕果。”翻开厚厚的学生成长档案,里面详细记录着每个队员的文化课成绩与训练日志。在丁山中学,“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深入人心,而这背后是德育、智育、体育的协同发展。

德育课堂培根。以“党建+德育”一体化育人体系为核心,将红色基因融入学生成长全过程。党员教师牵头成立“丁山中学学生志愿队”,开展“行走的德育课”,开展义务劳动、社区服务、文明宣传等活动,不仅让学生养成了爱劳动、讲卫生的好习惯,更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鼓励教师考取心理资格证,组建专业心理辅导团队,及时发现并化解学生心理危机,开展家庭教育、青春期健康、法治安全等主题讲座10余场,帮助学生树立健康心态,学会关爱他人、互帮互助。这种沉浸式德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奋斗精神,也让该校荣获获“全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

思政课堂铸魂。为提升思政课实效,学校创新“书记讲党课”“党员微宣讲”等形式,为增强学习感染力,定期组织党员及团员前往鸭田战斗指挥所、芙蓉山烈士陵园、魏午庄故居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实地研学,聆听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传承红色基因。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深深镌刻在每个教育工作者心中。“比起红军长征的艰难,训练和学习的苦又算得了什么?”这种精神滋养,让女篮夺冠,让阳家亮同学以优异成绩考入隆回一中清北班,成为全县乡镇中学的骄傲。

学子反哺,接力传递

“母校培养了我,现在轮到我照亮母校的路。”这是丁山中学2004届毕业生刘吉彪常说的话。当得知学校门口因暴雨发生泥土崩塌,他立刻开来沙场的挖机无偿清理;当了解到校外路段没有路灯,校友们自发众筹安装了20盏太阳能路灯,照亮学弟学妹的求学路。

陈纤情反哺母校

这种反哺情怀在2025年达到新高度。肖辉所带的138班毕业生陈纤情为母校捐赠100万元设立“纤情奖教奖学金”,全县因此专门下文每年举办“纤情杯”演讲比赛;厦门大学研究生唐嘉琪、中山大学研究生陈明华等优秀学子,每年都会录制视频为学弟学妹加油鼓劲;更有数十名校友像“候鸟”一样定期回校或担任校外辅导员或捐赠图书器材,形成独特的“丁山校友生态圈”。周跃鹏对此深有感触:“教育的真谛不仅在于培养优秀学生,更在于培养懂得感恩、乐于奉献的人。”反哺母校的校友坐标,从县城到省城,从国内到海外,密密麻麻的红点如同夜空中的星辰,照亮丁山中学行稳致远。

“奖杯会蒙尘,但精神永不褪色。”当红色基因融入教育血脉,当党建引领激活发展动能,即使是偏远山区的学校,也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也能书写出“匠心育人谱新篇”的动人华章。

责编:陈洁

一审:陈洁

二审:彭静

三审:黄维

来源:科教新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