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为笔,初心为墨,五站连缀乡韵长卷——“湘里乡映”选调生公益摄影活动绘就基层温情图景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11-25 15:55:55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11月25日讯(通讯员 刘宇欣 谭弘毅 谭思思 陈思思 何来11月15日至23日,“湘里乡映”选调生公益摄影团队走进耒阳市水东江街道双洲村、余庆街道龙陂村、导子镇柳扶村、仁义镇邝鄘村、南京镇江里村,以5场公益摄影活动为纽带,为200余名村民定格幸福瞬间,用镜头传递温情、记录乡韵,让青年担当与民生温度深度交融。

首站破冰:双洲村的“纯公益”温情

11月15日,活动首站在双洲村正式启幕。“这活动真的不收钱吗?”面对村民的询问,选调生们笑着递上“福”字道具说:“纯公益、零收费,想拍啥风格都能满足!”

清晨的微光中,红色丝绒幕布与天安门主题背景架起,原本驻足观望的村民渐渐围拢——有老奶奶精心梳理发型后,唤来亲家姐妹“要时髦一回”;有祖孙并肩而立,轻轻搀着老人的臂弯,两代人的目光在镜头前无声交融;还有村民高举火红“福”字,让对好日子的期盼随快门声定格。首站活动不仅打破了村民对“公益服务”的顾虑,更让选调生们精准摸清了乡村“留影难、留影贵”的核心痛点。

双洲村村民围观照片

创新融合:龙陂村的“和谐之美”

11月16日,团队走进余庆街道龙陂村,以百年徐家祠堂为核心活动区,在延续“双幕布+多道具”基础服务的同时,将乡村生态特色融入摄影场景。

“带着家里的小狗一起拍,留个念想!”村民牵着宠物前来,选调生们顺势引导,捕捉人与萌宠的亲昵互动,让镜头下的画面更具生活气息。祠堂的雕梁画栋成为天然背景板,村民或站或坐,衣袂与古建筑的纹路相映,自然勾勒出“人景共生”的乡村美感。不少村民换上精挑细选的衣服,在庭院绿植旁取景,让田园风光与淳朴笑容一同定格,为龙陂村的生态画卷增添了鲜活的人文注脚。

选调生在龙陂村为孩童装扮

暖冬续愿:柳扶村的“加拍温情”

11月22日上午,公益摄影活动温暖走进第三站——导子镇柳扶村,村委会大院里洋溢着节日的氛围,临时搭起的摄影区成为记录温情的舞台。唐大娘对着梳妆镜,开心地笑道“年轻了十岁”;王爷爷与老伴紧握双手,补上一张迟来的结婚纪念照。收机之际,温情未止,一对老姐妹匆匆赶来,拍下了她们人生第一张合影;车辆即将启程,又被一位爷爷的唤声留住。一次次“加拍”,让这场公益拍摄超越了简单的服务,成为一场圆梦之旅。镜头之下,定格的不仅是笑脸,更是岁月深处最质朴的温暖。

为柳扶村村民拍摄全家福

文明赋能:邝鄘村的“移风易俗”新篇

11月23日上午,第四站活动在仁义镇邝鄘村温情上演,以“移风易俗新风尚・乡村笑脸永留存”为主题。活动场地选在移风易俗文化广场及示范户家中,斑驳红墙、木质花格与宣传海报相映,构成天然文明场景。

镜头下,子女依偎长辈定格“尊老孝亲”家风,邻里并肩传递和睦乡风;入户跟拍中,老夫妻在家门口留下首张“纪念照”,行动不便的老人和子女定格三世同堂温情,让“简约幸福”理念与孝老新风通过影像传承。

邝鄘村文化广场,选调生正为头发花白的奶奶戴上头纱

温情收官:江里村的“待续美好”

11月23日下午,第五站活动在南京镇江里村胡家祠堂温情落幕。午后暖阳洒在一张张笑脸上,选调生团队与村干部默契配合,用贴心服务为这场公益之旅画上圆满句点。“活了大半辈子,还没和她拍过一张合照。”年过六旬的胡大爷牵着老伴的手,在镜头前从羞涩拘谨到坦然微笑,选调生们耐心引导,帮老两口整理衣领、调整站位,快门声定格下岁月沉淀的温情。孩童们抱着玩具在庭院里追逐嬉戏,镜头捕捉到最纯粹的童真;年轻母亲与孩子依偎在一起,眼神里满是温柔;几位老邻居并肩而立,聊着家常便完成了合影,每一张照片都承载着最真挚的烟火情意。

午后暖阳洒在等待拍照的江里村村民的笑脸上

拍摄结束后,所有照片将进入后期筛选与精修阶段。按照活动承诺,团队将在10日内完成照片冲印与定制相框装配,联合村委会逐一送到村民手中,行动不便的老人还能享受上门送照服务,使这份“看得见的幸福”真正可触可存。

五站行程,跨越百余公里;一帧影像,承载万千情意。据统计,“湘里乡映”团队累计拍摄照片3000余张,每一张照片都是一份牵挂,每一次服务都是一次成长,随着“湘里乡映”公益摄影活动第一期正式落幕,未来团队将继续拓展公益版图,聚焦乡村群众真实需求,让光影带着文明暖意与青年担当,走进更多乡村角落,把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送到群众的心坎上。

责编:周怡然

一审:周怡然

二审:陈鸿飞

三审:徐德荣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