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建军 2025-11-22 14:22:45
胡耀邦同志
文/汤建军
“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2025年11月20日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话语如金石掷地,映照着这位“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我军杰出的政治工作者,长期担任党的重要领导职务的卓越领导人”用生命践行的信仰坐标。我们知道,实事求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已经成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和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从苏区的‘红小鬼’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从冲锋陷阵的革命战士到改革开放的开拓者”,胡耀邦同志这六十载革命岁月恰似一部行走的“实事求是”教科书,将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镌刻在中华民族的精神丰碑上。
理想信念的纯度在烽火考验中淬炼成钢
1933年湘赣苏区,18岁的胡耀邦手提墨水瓶走村入户,在浏阳小河乡的土屋里秉烛夜书,查田运动误伤中农,五户弃田逃荒。当“左”倾思潮席卷苏区,这份带着泥土味的调查报告直陈时弊,字字句句都闪耀着追求真理的光芒。长征途中,担任红三军团政治部秘书长的他,在翻越雪山时发现战士冻伤严重,立即建议就地采购辣椒生姜御寒,这个看似简单的建议,却温暖了无数战士的心。延安时期,担任抗大政治部副主任的他,面对“抢救运动”扩大化危机,顶着压力告诫干部:“没有真凭实据,就不能给人戴帽子”,保护了大批知识分子。1977年他在中央党校工作期间,创办中央党校的内部刊物《理论动态》,并组织撰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系列文章,有力推动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开展,对于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份在狂澜中坚守的求真精神,正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党性原则上的光辉投射。
人民情怀的温度在田间地头间升腾流淌
1952年寒冬,主政川北的胡耀邦徒步走进大巴山腹地。在通江县空山坝,眼见村民裹着棕榈片御寒,他含泪脱下棉大衣披在老人身上,连夜组织调运三万件棉衣。耀邦同志主持团中央工作十多年,他积极倡导“朝气蓬勃,实事求是”的作风。1962年到1964年,他担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兼湘潭地委第一书记期间,他满腔热忱对待群众和工作,反复强调“多为人民做好事”。1964年起,他在中共中央西北局和陕西省委工作期间,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深入基层一线实际、走群众路线、求真务实,有力发展了当地经济社会事业。1975年,他担任中国科学院党组织负责人,贯彻落实中央全面整顿方针,主持起草了《关于科技工作的几个问题》,实事求是发现和解决了科技战线的许多实际困难,为营造科学春天作出了积极贡献。他在中组部工作期间对干部群众来信来访要求做到“件件都受理,件件有结果”。办公室深夜不熄的灯光下,批阅群众来信是耀邦同志雷打不动的习惯,十年间处理来信逾万封。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却折射出他心系人民的赤子情怀。
开拓担当的锐度在改革浪潮中劈波斩浪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坚持实事求是思想,先组织和推动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后推动党的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直接组织领导全国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干部政策工作。主政中央期间推动三千余件冤假错案平反,那句“凡是不实之词都要改正”的宣言,如春雷唤醒大地。1983年甘肃定西,面对“苦瘠甲于天下”的赤地千里,胡耀邦多次深入西部调研,支持开发式扶贫,解决基层群众实际困难,并率先提出了开发西部的战略构想。面对科技人才断层,他力主恢复职称评定,在人民大会堂为陈景润等科学家调整座椅的镜头,成为“尊重知识”的时代象征。对于改革开放,他明确提出“凡属符合人民利益和时代要求的新思想、新创造、新经验,我们都应该乐于吸收;凡属不符合新的历史任务和革命实践要求的老框框、老套套、老调调,我们都应该敢于抛弃”。他反复鼓励经济特区“特事特办,新事新办,立场不变,方法全新”。这些开创性的举措和言论,无不体现着他实事求是、敢为人先的担当精神。
清风峻节的厚度在公私天平上永恒定格
“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这是耀邦同志亲笔题写的对联,他一生坚守“共产党人没有特殊利益”的铁律。家乡亲属请求为侄子安排工作,他回信写道:“我是全国人民的小伙计,不是胡家祠堂的看门人”。1983年,胡耀邦的亲侄子中学毕业被当地党委政府部安排工作。胡耀邦偶然知道后要求立即办理退回手续。他居住的寓所墙皮剥落,机关提议修缮被拒:“能遮风挡雨足矣!”1985年回乡省亲,面对乡亲重修祖宅的请求,他指着斑驳的老墙说:“祖宗留下的房子,修修补补还能住。”那只跟随他三十年的旧皮箱,盖布磨穿了五个洞仍在使用;担任总书记期间,家人到食堂吃饭照样排队付钱。他还定下“不许亲友上京找他办私事、不许亲友打他的招牌办私事”“两不家规”。秘书回忆整理遗物时,发现所有衣物加起来不值二百元。这些细节,生动诠释了一个共产党人的清廉本色。
胡耀邦同志曾经讲,“党风好不好,是党能不能站得住,能不能存在和发展的问题。”他的一生就是坚持实事求是,为捍卫真理敢于斗争的一生,他用生命诠释了实事求是的真谛。在平反冤案最艰难的日子,他办公室悬挂着自书的“实践之树长青”;推动真理标准讨论,实践检验标准如闪电划破思想迷雾;弥留之际的病榻上,摊开的《共产党宣言》扉页写着眉批:“实事求是永不过时”。这些珍贵的片段,记录着一个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不懈追求,对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不懈追求。
今天,当乡村振兴的驻村干部用脚步丈量每寸土地,当科技工作者在实验室验证万个数据,当“四不两直”的调研作风成为常态——耀邦同志高举的实事求是火炬,正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接力传递。江西共青城富华山陵园里,前来瞻仰的群众在青石阶上踩出光亮;湖南浏阳苍坊陈列馆中,少先队员在“心在人民、利归天下”的题词前庄严宣誓。这位睡行军床的总书记,用补丁摞补丁的中山装、磨穿底的布鞋、批阅万封来信的钢笔,铸就了共产党人不朽精神坐标。
耀邦同志身上闪耀实事求是光辉,永远照耀着共产党人的赶考之路。当前,在强国复兴的关键一程,唯有传承和弘扬耀邦同志“坚守信仰、献身理想的高尚品格,心在人民、利归天下的为民情怀,实事求是、勇于开拓的探索精神,求真务实、敢于担当的优秀品质,公道正派、廉洁自律的崇高风范”,用其坚持忘我的献身精神和勇往直前的革命热情武装头脑,把双脚扎进实践的沃土,以“心在人民”的担当察实情、出实招,方能在历史考卷上写下无愧于人民的答案。
(作者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湖南省社科院副院长)
责编:罗嘉凌
一审:黄帝子
二审:苏露锋
三审:范彬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

下载APP
报料
关于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