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晖区:命名173条无名路 安装117个智慧路牌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11-21 09:46:37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11月21日讯(通讯员 唐兰荣)一纸地名,承载乡土记忆;一条归路,带动产业发展1121日,市民邹先生和家人到茶山坳镇皇田村宥升农庄度周末,行车到一个路口,发现有一个崭新的指示牌,还印有二维码,用手机扫描后立刻显出行车地图,按照指示,很快找到目的地。这块看似普通的二维码路牌,正是衡阳市珠晖区推进“乡村著名行动”,以数字化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创新实践

首批试点智慧路牌安装完成。(唐兰荣 摄)

今年来,为全面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解决乡村道路“有路无名、有名难寻”的困境,珠晖区大力推进“乡村著名行动”,通过系统摸排、专家论证和规范审批,已完成共计173条乡村道路的标准化命名其中茶山坳镇94条、酃湖乡16条、东阳渡街道63条这些曾经“无名”的道路,如今正式拥有了承载地域特色与文化记忆的身份标识,为乡村精细化管理、物流畅通和村民出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笔者看到,这些新命名的道路名,丰富多样,特色鲜明。像“老屋塘路”“罗湾路”等名称既直观又方便居民记忆,也能顺畅指引来访者的出行。此外,还有“窑江路”“枫树路”等从历史典故和地貌特点中提炼而来的名字,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我们本着反映地理位置、约定俗成历史文化、姓氏字辈、乡风特色美好愿景等特点进行命名尽量保存使用老地名,保留传统印记。珠晖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对此进行了解读,此次命名的173条乡村道路都有群众的直接参与,在命名过程中,召开屋场恳谈会”,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工作人员下沉到村组湾场、田间地头进行收集,起的名字简单好记、相互关联、接地气,群众接受度高。

乡村无名路有了名字,为路人提供了便利,智慧路牌的设立更是让乡村的“产业路”更畅通。“由于前期的村路无名,许多客只能到达村部附近,不能准确抵达目的地。现在扫二维码就能找到我们的各个合作社,终于不再为找地儿犯愁,去哪儿都方便了皇田村负责人乐呵呵地说近年来,村里先后引进了宥升农庄、谱发食品三拓农业农湘油坊、求是果园等产业越来越多的市民游客通过智慧路牌轻松地“找”到了他们这小村子,带旺了村里农文旅产业蔬菜、肉、蛋、粮、油等农产品扩大了销路。

与以往的传统路牌相比,智慧路牌除了能清晰地指向道路名称外,还新增了二维码功能,游客和市民只需要用手机扫一扫,相应的道路走向、村组地名、周边服务等信息就会立刻显示出来。以独特的“导向+服务+互动”功能,实现路段的可视化、数据化、网络化,增强广大群众及访客对地理位置的直观感受,让公共服务更加精准具体,真切实现“互联网+地名服务”赋能乡村产业发展“码上留名,指引归家之路的便民愿景。目前,珠晖区在茶山坳镇皇田村、金甲村、酃湖乡白鹭湖村、东阳渡街道高栗村、沿兴村5个村庄,首批试点安装了117个智慧路标和800块门牌这些“智慧路牌”不仅是导航标识,更是产业窗口、文化名片,为乡村旅游引流、特色农产品出村进城提供了全新助力。

小路牌赋能“大智慧”该区还计划通过挖掘发挥名品牌价值,推出“一村一一故事”系列视频,依托“旅游+地名+农业+美食”特色宣传,念起“土”字诀、打出“特”字牌、唱好“产”字歌,实现名与农文旅发展深度融合。

除已命名和纳入智慧路牌试点的道路外,珠晖区107条乡村道路等待点亮姓名”珠晖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区民政局将按照《地名管理条例》及相关规范要求,持续推进道路命名工作,完善智慧路牌建设,努力让每一个路名都承载独特的乡土故事,延续地方的文脉与记忆畅通乡村振兴的“最后一公里”。唐兰荣

 

责编:唐曦

一审:唐曦

二审:陈鸿飞

三审:徐德荣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