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 2025-11-21 07:46:42
(原载于11月21日《湖南日报》第4版)湖南工学院探索工业文化传承创新路径-----湖南日报数字报刊
在实施“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过程中,湖湘工业文化的精神内核与时代价值愈发凸显。如何让沉淀于厂房车间、铭刻于发展年轮中的工业文化“活”起来,赋能高质量发展?湖南工学院工业文化普及基地正通过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探索实践,搭建起一座连接历史与未来、贯通知识与实践的桥梁,让工业之美可感可触,让文化之魂深入人心。
深挖内涵,构筑思想交流高地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基地着力打造工业文化讲座与论坛品牌,定期邀请工业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家、优秀校友登台开讲,分享工业发展历程、技术创新突破与企业管理的智慧经验。围绕工业4.0、智能制造、绿色工业、新质生产力等前沿热点展开深度研讨,不仅拓宽了师生的学术视野,更有效激发了青年学子的创新思维与投身实业的热情,为工业文化传承创新夯实了理论根基。
立体呈现,打造沉浸体验课堂
让工业文化走出书本,生动呈现。基地通过举办主题展览,以图片、模型、影像等多种形式,系统展示湖南工业发展脉络、重大科技成果与杰出工业人物。同时,积极与企业合作,将最新的工业技术、智能产品引入校园,使学生得以近距离触摸工业前沿脉搏。此外,基地以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工业文化研学为双翼,组织学生深入湘见·建湘工业文化街区、保卫里铁路文化特色街区、水口山工人运动纪念馆、衡阳工业博物馆等工业遗存与文化地标,并走进特变电工、华菱钢管、雁峰酒业等一批本地知名企业与园区。学生在行走的课堂中,感悟衡阳乃至湖南工业文化的深厚积淀与继承发展,了解现代企业的生产流程与管理创新。
知行合一,激发内生动力活力
知识的价值在于应用。基地通过举办工业文化知识竞赛,以赛促学,有效提升了学生对工业历史、技术、人物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与储备。校园内,《大国重器》《工业之光》等优秀工业题材影视作品的展播与观后研讨,则以直观生动的影像语言,深化了学生对工业精神的理解与认同。更为重要的是,基地鼓励学生成立工业文化社团,利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组建“工业之美、文化之魂”科普宣传队,将工业文化的种子播撒到更广阔的社会土壤,在服务社会中锻炼能力,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质。
湖南工学院工业文化普及基地的系列举措,正推动工业文化宣传普及从“浅层参观”向“深度参与”转变。其社会效益日益凸显:公众对湖南工业文化的认知度与认同感显著提升,尊重劳动、崇尚技能、勇于创新的社会氛围愈发浓厚。这一探索,不仅是对辉煌工业历史的致敬,更是为湖南工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文化动力与精神支撑的有益实践,在传承与创新的交响中,奏响了服务“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实施的乐章。(肖中云 彭婷 李琪)
责编:吴雅敏
一审:吴雅敏
二审:彭国军
三审:徐德荣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

下载APP
报料
关于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