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有个馆⑭丨江永浦尾:让女书在时光里起舞

胡雪怡   湖南日报   2025-11-21 07:35:12

原载于11月21日《湖南日报》10版

10月27日,江永县上江圩镇,女书博物馆内展示的女书作品。

10月27日,江永县上江圩镇,风景优美的女书博物馆。 本文配图均为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健 摄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胡雪怡

秋日的阳光,像一瓮温得恰到好处的甜酒,缓缓斟入湖南省永州市浦尾村。

霜降后,记者沿着村道前行,不时能遇见扛着农具的村民。每当问起博物馆的具体位置,他们都会热情地指路:“往前走就是,我们这儿常有游客来参观打卡。”

穿过一片金黄的稻田,一座白墙黛瓦的仿明清建筑——江永女书博物馆,静静伫立在道路尽头。推开这扇时光之门,阳光从镂空的“女字墙”洒落,在地面上投下细密的光影,如文字、如刺绣、如时光的针脚。一位身着素衣的传承人正俯身案前,用针线在绣布上绣出婀娜多姿的“女书”二字。细看,那字形修长纤细,像女人的身形,正翩翩起舞……

从闺阁私语到世界回响

女书,曾被称为“长脚蚊”“蚂蚁字”,是仅在湖南省江永县4个乡镇、18个村落中流传的女性专用文字。“它是一种音节表音文字,一个音可以对应多个汉字。”女书代表性传承人胡淑珍解释道,比如“江”字,在女书中可以代表“中”“章”“恭”“姜”等多个同音汉字。女书不仅是文字,更是一套完整的女性文化体系,涵盖婚嫁、结拜、节庆等生活场景。

基于对女书习俗的保护与传承,女书博物馆落地浦尾村,也称“女书复活岛”,俯瞰似女性胚胎,四面被水环抱。该馆建于2002年,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自今年9月提质改造后,主体建筑设有女书寻源、女书悦读、女书习俗、奇幻女书等6个主题单元,并配置文创商店、女书学堂、书法办公室等区域。此外,该馆还融合科技的手段,通过互动触屏、投影展演等数字化形式来展现女书魅力。

要说“镇馆之宝”是哪件?胡淑珍直言:“我觉得都是宝贝。”其中,一件绣着99个孩童的“百子图”背裙,非常精美和稀有。该物件是一位母亲为出嫁女儿亲手绣制的嫁妆,99个孩童寓意婚姻“天长地久”,也暗含母亲对女儿“早日添丁,凑成百子”的祝福。一针一线,皆是母爱与期盼。

另一件极其珍贵的展品“夫人瓶”,瓶身上下均融合了女书的元素,并以旗袍为造型,正面画有女书标志性图案八角花,牡丹、石榴相互交织,领口和旗袍盘扣样式的设计为书法造型的“女”字; 背面是女书“祥瑞连连”,周围缠有枝莲纹饰,具有根深叶茂、生生不息、富贵缠身等吉祥寓意。

在女书传人眼中,博物馆是当地文化的展示空间,也是浦尾村与外界连接的桥梁。从以“全世界最具性别特征文字”被收入英国吉尼斯世界纪录,到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音乐大师谭盾的《女书交响乐》到走向奥斯卡的纪录片《密语者》,女书正从深闺走向世界……

“前几天,几位从智利、巴西、哥伦比亚、西班牙、葡萄牙来的游客,连续三天来馆里了解女书。”胡淑珍兴奋地说,她们是从一本书里知道女书的。女书虽小,却能跨越山海。

从苦情文学到象征自由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句名言在女书的历史中得到了生动印证。在过去漫长的岁月里,女书作为“传女不传男”的隐秘文字,不仅是女性间传递情感、疏解苦闷的载体,更成为她们在压抑环境中表达自我、寻求共鸣的精神武器。

如今,新修的女书博物馆里依然散发着历史的余温。馆长胡欣与她的姐姐胡淑珍,共同见证了女书从濒临消失到重获新生的过程。

女书学堂内,一个“抢救女书文化”募捐箱静静地立于一侧,箱身的锈迹仿佛记录了那段艰难岁月。胡淑珍回忆道:“全村能熟练读写女书的人屈指可数,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而掌握着最原生态女书的自然传人,也随着岁月流逝相继凋零,传承一度岌岌可危。”

转机来自于多方努力。在当地政府和文旅部门的支持下,博物馆开始探索多元化的传承路径:与知名品牌合作开发文创产品,开设研学体验课程,举办传习培训班,并通过媒体平台拓展渠道、扩大传播。

“现在已经不用‘抢救’了。”胡淑珍的语气中透着欣慰,一方面,传承人队伍的扩大与年轻化,正源源不断地为女书传承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另一方面,各类文创产品推陈出新,典雅的首饰、新潮的背包、别致的服装等令人目不暇接,这些充满巧思的设计成功吸引了大量游客的目光。“目前,馆里最受欢迎的是书写和刺绣体验项目,参观者能够亲手触摸这份古老的文化。”她说。

岁月流转,女书从深闺中的苦情密语,到如今书写自由平等的现代表达,其核心内涵与吟唱传统始终未变。真正改变的,是女性的地位与角色——她们从命运的倾听者,成为了自我人生的书写者。

夕阳西下,女书博物馆在暮色中静默如初。“女书不光是一种文字,更是女性的声音。”胡淑珍说:“过去用它倾诉不公,今天用它书写自由、平等、幸福、勇敢、自信等。通过这些声音,让受到压迫的女性可以无所畏惧地走出来。”

村里有个馆,馆中有个字,字中有个世界。女书,用她独有的方式,在浦尾村的呼吸中,继续活着。

责编:成俊峰

一审:胡雪怡

二审:周月桂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