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湖湘潮·委员讲亲历丨刘宁:青铜器上的华夏文明轨迹

湖南省政协文教卫体和文史委员会     2025-11-22 17:34:16

湖湘文化源远流长,为助推湖南文化软实力提升,充分挖掘、全面展现湖湘文化特质,湖南省政协从“存史 资政 团结 育人”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组织开展“风起湖湘潮—委员讲亲历”短视频活动。邀请委员以“亲历者”的视角讲述湖湘文旅潮点地的古今变迁,讲好湖南改革创新故事、政协履职故事,全面展现湖湘精神内核,答好“两个融合”命题,助力湖南“文旅+”大融合。



祝融司火,青铜铸魂,铭刻衡阳三千年文明。

这里是衡阳市博物馆,国家综合类博物馆。这里馆藏着从商周至明清的各类青铜器两千余件。商代青铜牛觥、春秋动物纹提梁卣、东汉铜马都藏身于此,今天我们去一探究竟。

“觥筹交错,想必大家都知晓这一成语,那么“觥”是什么?

这就是,一种酒器。

它叫青铜牛觥,为商代贵族祭祀的酒器。1977年,在衡阳市西郊包家台子出土时引发了考古界的震动。

为什么?

因为唯一。它是全国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件器形完整的青铜牛觥。

这件青铜牛觥,造型、纹饰,有浓厚的南方地域特征。它的面世让我们窥视到了商周时期社会面貌的一角。

接下来这件是衡阳市博物馆镇馆之宝,也是湖南省十二件国宝之一,春秋动物纹提梁卣

春秋动物纹提梁卣。1988年,在衡阳渣江镇赤石村被村民一锄头挖了出来。

我真的难以想象,这样精美的青铜器在那个年代是怎样铸造出来的。

咱们这个动物纹提梁卣,为什么会被称为‘国宝’呢?

它之所以被称为“国宝”,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因为在全国出土的同类器中,它的器形最大、纹饰最精美、保存最完整;其二,它体现出来的锻造技术和纹饰审美,完全可以证明当时的南方文明与中原文明同轨,且内容多元,该发现对考古研究有着重大意义。

这件东汉铜马为国家一级珍贵文物,1976年在衡阳县福溪乡道子坪(现台源镇道子坪村)的东汉墓出土,重12千克。你看,2000年的铜马,正向我们奔驰而来。

其实,全国各地出土的铜马形态各异,有“奔马”“卧马”“立马”,但头上长角的只此一个。专家猜测,这是汉代工匠在尚马文化的熏陶下赋予了铜马神话色彩,便诞生了这个“角”。我们的这匹马成功靠“角”上位,与“马踏飞燕”平分秋色,是我国历史上难得一见的瑰宝。

青铜之光,照见文明长河。在政协委员们的提案中,提出要充分发挥文物保护单位和博物馆在旅游发展中的独特作用,打造文物旅游品牌,培育以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为支撑的体验旅游。

让我们乃至我们的后代得以触摸中华文明的温度与厚度,让古老的文明之光永续流传。

我是政协委员刘宁,我在衡阳市博物馆,邀您共同感受青铜器的魅力。

责编:罗嘉凌

一审:黄帝子

二审:苏露锋

三审:范彬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