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后》小学生1月刊主题征稿|优美的中国话,我们好好说

  科教新报   2025-11-19 16:54:32

表达肯定用包的,非常震惊是我嘞个逗,相互称赞喊“666”绝绝子”……这些俏皮话不仅成了一些青少年日常生活里的口头禅,甚至还时常从课堂上学生们的嘴里蹦出来。最近,一段班主任老师劝导学生说好中国话的短视频引发热议,也唤起了家长及社会的共鸣与警惕。

每一代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社交话语体系,使用让人耳目一新的新潮话语本无可厚非,但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中,隐藏着诸多低俗烂梗,它们充斥着冷暴力、嘲讽,还有的在不断传播中衍生出了更多内容。而当“热梗”沦为“烂梗”,我们失去的不仅是精准的表达能力,更是深度思考的习惯与语言文化的根基。

其实,中国语言文化博大精深,表达可以是更多元、更精准的。我们能理解“我勒个逗”的震惊,也需领略“此曲只应天上有”的赞叹;我们可以自信地喊出“包的”,更可以用“万无一失、胜券在握”来精准表达;当我们情绪低落直呼“emo”时,不如脱口而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来得具象化……

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许多日常中使用的网络梗吧?让我们找找用哪些成语、诗句可以替换吧。从现在开始,让我们一起拒绝网络烂梗,唤醒语言、文化之美!

【征稿内容】

选一个你熟悉的网络梗,分享它的使用场景和你理解的含义,聊聊身边是否发生过因网络梗引发的误解或趣事;

开动脑筋,为这个网络梗匹配一个优美的成语、诗句或好词好句,介绍它的出处、含义及适用场景;

大胆实践!把这个“替代表达”分享给同学、父母或长辈,记录下他们的反应和评价。

【征稿对象】1—6年级小学生

【征稿时间】即日起至2025121

【征稿要求】作品需原创,篇幅300—600字,可配照片,可请家长或老师指导。

责编:陈浩男

一审:陈浩男

二审:范莉娜

三审:徐荣

来源:科教新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