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绿色”,甘溪滩绘出农文旅融合新画卷

    2025-11-18 15:36:50

新湖南客户端11月18日讯(通讯员 赵琳玲)近年来,澧县甘溪滩镇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深度挖掘本地艺术、生态、文化与中药产业资源,通过“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成功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使这个湘北山乡焕发出勃勃生机。

艺术赋能,溪上美术馆成文化新地标。位于甘溪滩镇的溪上美术馆,已成为该镇文旅融合的一张亮眼名片。这座由本土艺术家雷鸣一家倾力打造的美术馆,巧妙融合湘北民居风格与现代艺术理念,不仅展示精美艺术作品,更收藏了海量传统农具、傩面具古家具等民俗器物,形成了一个“活态”的民间博物馆。它的出现,展示了这方水土丰富而灿烂的民俗文化,吸引了众多外地游客与艺术爱好者,打破了人们对乡村缺乏高端文化体验的刻板印象。

红绿交织,生态康养与红色文化协同发展。甘溪滩镇拥有丰富的自然与人文资源。境内的太青山,地处武陵山脉东北缘,素有“澧县屋脊”之称,这里石壁层叠、洞穴群连、碧泉潺潺、茶韵飘香,是风景秀丽的天然氧吧为发展生态康养旅游提供了坚实基础。同时,为纪念革命先烈游端轩而修建的游端轩烈士纪念广场,已成为本地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自然风光相辅相成,共同构建起“红色+绿色”的特色旅游体系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瞻仰观光

产业扎根,马踏溪中药特色产业园夯实经济基础。乡村振兴,产业是核心。甘溪滩镇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中草药种植产业。马踏溪中药特色产业园的建立,不仅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更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成片推进,有效带动了当地1000余户农户增收致富。目前,产业园已建成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5200亩,辐射马溪、太青、田冲、丰年等10多个村,主要种植石菖蒲、枳壳、葛根等品种,年产值可达3000万元,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为文旅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产业支撑。

据悉,甘溪滩镇通过串点成线,已将溪上美术馆、太青山、游端轩烈士纪念广场及马踏溪中药特色产业园景点有机整合,形成了集艺术体验、自然观光、红色教育、健康养生于一体的特色旅游线路。这种以文化为魂、生态为底、产业为根的融合发展模式,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提供了富有启发性的“甘溪滩样本”。

组稿:马志军

责编:梁原

一审:梁原

二审:齐果

三审:杨湛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