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锷故居:松坡仍在丨湘江副刊·潮头·你好湖南国保㉙

版面责编 廖慧文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11-18 08:51:57

蔡锷故居。作者供图

蔡锷。资料照片

简介

蔡锷(1882-1916年),原名蔡艮寅,字松坡,伟大的爱国者、政治家、军事家、民主革命家。一生“反清、抗袁、拥孙”,顺应历史潮流,投身革命运动,因发起、领导了护国战争,当时及后世多视其为“再造共和”或“再造民国”之人。蔡锷故居位于邵阳市大祥区蔡锷乡蔡锷村。故居由一幢连五间的正屋和一幢连三间的偏房组成,呈“∟”型布局,保留了清代同治至光绪时期的建筑风格。2006年,正式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同时入选的还有邵阳市洞口县的蔡锷公馆和长沙市岳麓区的蔡锷墓,这三者共同构成了蔡锷将军人生轨迹的完整图景,从诞生成长之所到侨居成长之地,再到长眠之所,在这三处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刘沛

蔡锷,这位从湖南邵阳走出来的英豪,犹如一颗璀璨的星辰,高悬于中国近代史的苍穹之上。蔡锷的一生,短暂却如夏花般绚烂。他的足迹踏遍了大江南北,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的英雄丰碑。蔡锷故居,这座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和无限情感的地方,成为人们缅怀他的重要场所。

故居历经百年风雨,依旧坚韧不拔,宛如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土地,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沧桑。

1882年12月18日,蔡锷在这座古朴的老宅中呱呱坠地,从此,这座老宅便与他的命运紧密相连。蔡锷故居背倚小山,前临三口池塘,形成一幅宁静致远的田园画卷。故居建筑面积只有130平方米,土木结构,面阔三间带前廊,单檐悬山顶土砖墙,两坡顶上覆盖着小青瓦屋面,东侧山墙外还搭有一间披屋。

2013年,国家文物局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先后批复并公布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蔡锷故居保护规划》。《规划》中对蔡锷故居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了深入评估,确认现存建筑确实是当年蔡锷出生与其父母居住过的房屋。尽管历经沧桑,但维修工作保留了原创时期的风貌与结构,使故居能够比较真实地展现其历史价值。

走进故居的正中明间,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时代。双开板门庄严肃穆,门首红底金字匾额上的“蔡锷故居”四个大字,典雅俊秀,出自当代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之手。明间兼具横堂屋、起居室的功能,里面的摆设颇具江南农家旧风。正面的神龛是这里的精神核心,陈列着梁启超先生所立的蔡锷将军与护国战争牺牲诸位战友之神位。神龛底部正中还放置着蔡锷1904年从江西回家省亲修族谱时用樟树雕刻的蔡氏历代神位牌。蔡锷将军逝世后,他的至亲好友将遗像、神位及诸位战友神位也供奉其上,以供后人瞻仰、凭吊。这里弥漫着庄重而神圣的气息。

右次间是蔡锷父母的卧室,也是蔡锷诞生之地。据传,蔡母王氏在分娩当晚梦见一只白虎温驯地从山坡上的松林中走到自己身边,醒来后,孩子便诞生了。因此,蔡锷取名为艮寅,字松坡,乳名虎儿。蔡父正陵公勤劳能干,粗通文墨,以务农为生,兼做裁缝补贴家用。蔡母王太夫人一生没有名字,但她勤劳简朴、乐于助人,善行事迹在当地广为流传。

故居旁边的披屋是厨房杂屋,一切都按照百年前的原状陈列。石碓、石磨、碾米的推子,酿酒的蒸子、锅、缸、碗柜、木制小脸盆、土垒的大灶小灶等文物,静静地摆放着。蔡母在这里度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为了改善家庭的困难生活付出了所有的努力。然而,在那个腐朽落后、内忧外患的旧中国,这样的贫寒家庭比比皆是,民众们在漫漫长夜中苦苦煎熬。正是这样的生活环境,在幼小的蔡锷心中种下了励志救国救民的伟大志向。

蔡锷将军的一生波澜壮阔,其故居亦饱经风霜,见证了无数历史变迁。1887年,蔡锷随父亲迁居至武冈山门(今洞口山门),以谋生计。此后,故居便由蔡氏族人居住并守护。1892年,蔡锷返回邵阳原籍求学,时常回到故居小憩。1904年冬,他学成归国,再次回到故居探望亲人。1910年,蔡母自广西桂林返乡,在此居住。

1915年,袁世凯称帝,妄图恢复帝制。蔡锷在云南挺身而出,领导护国讨袁起义,抱病亲率护国军在川南浴血奋战。袁世凯为报复蔡锷,竟下令宝庆知事陈继良对蔡锷故居放火。

1916年11月8日,蔡锷在日本病逝,举国哀悼。各界在为他举行国葬追悼的同时,对他的清廉奉公、身后萧条深感敬仰。1917年,《湖南大公报》发表《蔡松坡之产业与家族》一文,详细描述了蔡锷故居的破败景象:“半节屋,此系祖业与婶氏所共有,在宝庆东路,原本一栋,因风雨侵蚀,年久失修,已成半节,现婶氏独居之。”蔡锷的同乡谢濂也在《蔡松坡先生遗族纪略》中提到:“先生世居邑东乡,离城三十里许,茅茨不剪,土阶数尺而已,老母及其妻在焉。洪宪僭号,先生起兵云南,于是老母妻孺流离避匿,家屋为邻近所焚,盖畏株连也。”

尽管故居在战火中遭受重创,但蔡氏族人共同努力重新修缮故居,并在明间供奉蔡锷的遗照与神位。从此,这里成为纪念和缅怀蔡锷将军的重要场所。

1944年,日寇入侵邵阳,蔡锷故居再次遭受破坏。正屋仅剩下一间残垛,无人居住。1951年,蔡锷被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故居再次得到修复,供蔡氏族人居住。

改革开放后,政府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其保护和修缮工作,加大投入力度,精心规划故居的修复和展示。近年来,当地政府又对故居周边的环境进行了全面的整治与提升,清理了杂乱无章的建筑,优化了植被景观,使故居与周围的环境和谐共生。

走在故居附近的松林小径上,石板路被清扫得一尘不染,两侧的花草在微风中翩翩起舞。透过草木,看向故居那些朴素的房间,似乎还能看到童年的蔡锷勤奋苦读的身影。如今,蔡锷故居已成为缅怀先烈、传承和弘扬蔡锷精神的重要载体,见证着百余年来时代的沧桑巨变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

责编:刘瀚潞

一审:易禹琳

二审:曹辉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