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瑜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11-15 11:15:27
实干为要 奋勇争先 敢为人先
——千米之巅的电力“挑山工”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杜瑜
11月14日,清晨五点,当张家界的奇峰秀峦还沉睡在缭绕的云海之中,国网张家界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二班班长呙振和同事们已经集结在山脚。他们的身旁,不是游客的登山杖与相机,而是重达百斤的线路智能化改造材料、工器具和检修材料。今天,他们的任务是将这些“庞然大物”运上海拔逾千米的山顶,对一座至关重要的电力铁塔进行检修。这不是一次普通的登山,这是一场向重力宣战,用肩膀托举光明的“挑山工”之旅。这一切,始于崇尚实干、创先争优的追求。
肩扛百斤,实干为先的脚下足迹
“习惯了,这座山我们每年都要爬好几次。”呙振擦了擦额角的汗,语气平淡。他口中的“习惯”,背后是国网人实干为先的坚定意志。通往塔位的“路”,是巡线员长年累月踩出的羊肠小道,最窄处仅容半只脚掌,一侧是湿滑的岩壁,另一侧就是万丈深渊。
沉重的材料用绳索捆扎结实,穿过一根结实的木杠,由呙振和一名同事一前一后扛在肩上。这是最原始,也是最可靠的方式。他的身体前倾成近45度,脖颈青筋暴起,每一步都深深踩进松软的泥土或坚硬的岩石缝隙里。汗水很快浸透了厚厚的工装,在后背洇出大片深蓝色的印记。没有捷径,没有取巧,唯有脚踏实地,用最坚实的脚步,将“实干”二字刻进大山的肌理。
绝壁穿行,奋勇争先的胆识较量
除了重量,更大的挑战是危险。在一处近乎垂直的崖壁前,队伍停了下来。这里需要借助之前固定好的安全绳才能攀爬。“我先上!”呙振习惯性地站了出来。他将安全扣牢牢锁在绳索上,双手紧抓,双脚在岩壁上寻找着微小的着力点。身下是上百斤的设备,每一次向上牵引,都是对臂力、核心力量和胆量的极限考验。
这种面对艰险主动请缨的劲头,正是奋勇争先精神的真实写照。无论是瓢泼大雨中的紧急抢险,还是风雪交加下的故障排查,这支队伍总是冲在最前面。“最危险的路段,党员和老师傅带头走;最重的设备,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抢着扛。”危险面前,无人退缩,他们以行动诠释着何为“奋”勇,何为“争”先。
山巅作业,敢为人先的智能守护
经过近4个小时的艰难跋涉,队伍终于抵达塔位。呙振系上安全带,熟练地开始登塔。数十米高的铁塔在风中微微晃动,越往上,风势越大。他像一只灵巧的“蜘蛛人”,在钢铁网格间穿梭,检查、测试、更换……他的工作,远不止是力气活。
在张家界这样的复杂地形和生态敏感区进行电网建设和维护,本身就是一项敢为人先的挑战。公司不断探索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从更轻型高强度的复合材料,到无人机辅助巡线放线,努力减轻人工作业负担,提升安全与效率。呙振和同事们,正是这些创新实践的最终端执行者。他们不仅继承了老一代“挑山工”的坚韧,更将前沿的智能科技融入日常运维,成为现代智能电网在绝壁之巅的坚定守护者。
“实干为先、奋勇争先、敢为人先”的坚定信念
下午三点,检修工作圆满完成。回到山脚,夜幕即将降临,远处的城镇开始星星点点地亮起灯火。望着那片由自己和同事们共同守护的温暖之光,呙振疲惫的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在国网张家界供电公司,有无数个像呙振一样的电力“挑山工”。他们以实干为先,将汗水洒在每级台阶;以奋勇争先,将担当写在每处险关;以敢为人先,将智能注入每次运维。他们是用脚步丈量担当的光明使者,是这绝美风光里,另一道无言却足以撼动人心的巅峰。
责编:田锐
一审:田锐
二审:田育才
三审:宁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

下载APP
报料
关于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