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7小时,为了一个藏族兄弟

杨荣国 王颖   常德日报   2025-11-14 11:35:20

11月的西藏隆子县天高云淡,53岁的藏族患者扎西紧紧握住常德援藏医生谭京龙的手,热泪盈眶:“感谢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十几天前,他因右侧腹股沟巨大嵌顿疝并发感染性休克命悬一线,如今已康复出院。这场历时7小时的高原生命救援,不仅成功挽救了患者的生命,更创造了当地医疗史上的又一“首例”。

时间回溯至10月27日,隆子县人民医院外科诊室气氛紧张。患者右侧腹股沟肿物巨大,病情危急。援藏专家谭京龙医生检查后,迅速诊断为“右侧腹股沟嵌顿疝合并感染性休克”。“必须立即手术!”在海拔近4000米的高原,每一分钟的延误都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手术中

无影灯下,挑战接踵而至。打开腹腔后,情况比预想的更为严峻:患者部分小肠因长时间嵌顿已缺血坏死,急需切除。在高原缺氧环境下进行如此复杂的手术,对医生体力和技术都是极大考验。

谭京龙带领手术团队沉着应战。7小时,420分钟,每一个操作都精确无误,每一次决策都关乎生死。最终,他成功为患者实施了隆子县首例“小肠坏死段切除与空回肠端端吻合术”,同时完成嵌顿疝修补。当手术成功的消息传出,守候在外的家属喜极而泣。

这已是谭京龙在雪域高原坚守的第三个年头。二次延期援藏的他,早已把这里当作第二故乡。扎根高原期间,他累计完成100多台手术,背后是100多个重获新生的家庭。

此次成功开展的手术,是他在隆子县创造的又一批新技术。此前,他已先后开展了腹腔镜下胆道探查取石术、胆总管整形术等多项隆子县“首例”手术。这些更精准、创伤更小的治疗方案,一次次填补了当地医疗领域的技术空白,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和康复速度。

“比成功完成一台手术更重要的,是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这是谭京龙始终坚持的理念。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徒弟索朗边巴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已能独立完成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阑尾切除术等手术,成长为当地外科的骨干力量。

“师父倾囊相授,从术前评估到术后恢复,每个细节都不放过。他教会我的不仅是技术,更是对生命的敬畏。”索朗边巴动情地说。这种技艺的传承,正是常德市组团式医疗援藏最宝贵的成果。

医护人员查看病人情况

常德市组团式医疗援藏聚焦高原病防治、远程医疗等关键领域,创新推进“一市对一县”“一院对一病”结对工程,指导隆子县人民医院组建专业外科手术团队。同时探索“1+2+N”传帮带模式,让每名援藏医生带教1-2名徒弟,辐射N个科室,真正实现“援藏一人、带动一批、影响一方”。

如今,隆子县的患者无需远赴拉萨或内地,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医疗援藏构筑的不仅是一道健康防线,更是连接汉藏同胞心灵的桥梁。

在常德市组团式医疗援藏的持续推动下,隆子县人民医院成功开展了多项开创性手术。以谭京龙为代表的援藏医疗团队,用坚守与奉献诠释医者仁心,用技术与担当在雪域高原书写着生命至上的崭新篇章。

责编:卓萌

一审:卓萌

二审:鲁融冰

三审:廖声田

来源:常德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