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工匠面对面——“央地合作·技创未来”助企行活动株洲开启侧记

  湖南工人报   2025-11-14 09:57:50

“劳模工匠助企行活动是一次技术交流探讨,共同分析解决企业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大家可以畅所欲言,集思广益。”11月7日下午,一场“央地合作·技创未来”劳模工匠助企行活动在株洲九方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劳模创新工作室开启,全国劳模、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电焊工特级技师张忠,全国劳模、中车齐车集团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电焊工特级技师刘志彬,全国劳模、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焊接设备操作工特级技师谢元立,全国劳模、大国工匠、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数控操作特级技师邓元山应邀参加活动,针对企业生产难题“把脉”开“良方”。

“50毫米以上厚板单边坡口接头型式的工件超探焊缝焊接合格率不高;目前主要在平焊位置,对立焊和横焊的焊接技巧掌握较少……”见到对面坐着四位“技术大咖”,株洲九方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焊接部主任曹倩格外兴奋,连忙向在座的劳模工匠介绍起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难点和痛点问题。

在劳模创新工作室进行技术交流后,曹倩领着劳模工匠们走进生产车间,围绕焊接技术、数控技术、人工智能等方面开展现场指导。在车间焊装区域,张忠和劳模工匠们仔细查看总风缸等产品的焊接质量,针对罐体内部气孔原因查找和处理方案提出指导意见。

“正确应用仰装技术,在气孔处理方面应注意焊接过程清理打磨、焊接用气体的水分含量以及焊接现场的风速等环境因素,注意电弧伸出长度,做好层间清理等工作……”在生产现场,张忠对总风缸质量控制等技术要点提出有针对性、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劳模工匠们还来到焊工张亮的工位观看实际操作场景,现场指导他如何提高焊接技术和质量,用匠心打磨精品。

当天下午,“央地合作·技创未来”大国工匠进校园宣讲活动在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李万君、甘俊林、龙卫国、柳祥国等4位全国劳模、大国工匠,向400余名大学生分享了他们的奋斗历程与匠心故事,用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青年学子怀揣梦想、刻苦学习,努力成为行业“专才”,为制造强国贡献青春力量。

全国劳模、大国工匠、株洲冶炼集团锌冶炼五级技术专家柳祥国从临时工起步,扎根锌冶炼一线30余年,带领团队总结了锌电解精炼技术创新成果60余项,提炼了“阴阳两极定位法”“锌冶炼先进操作方法二十条”等众多先进操作法,为公司年创效超1亿元;全国劳模、大国工匠、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调试钳工龙卫国深耕起重机调试)领域,参与和见证了中国工程起重机械设备制造从50吨级到4000吨级的跨越式发展。他先后调试过40余款“新品”“首台”,爬上爬下转台近千次,触摸、调整过上万个零件,一次交检合格率达98%以上,助力中国起重机从“跟跑”到“并跑”“领跑”。

劳模工匠们“热辣滚烫”的创新奋斗故事极具感染力,让在场学生深受感动。“在劳模工匠身上,我感受到了他们对工作的无限热爱、对创新的执着追求。做好工作一定要有耐心、恒心,能吃苦、肯钻研,用坚强意志磨炼匠心。”聆听了劳模工匠宣讲,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车辆应用技术专业学生牛雨杰感触颇深。

株洲被誉为“中国轨道交通装备之都”,以中车在株企业为龙头,形成了覆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服务的全链条产业集群,产业规模突破1700亿元。在11月8日举行的“轨上匠心·焊接未来”轨道交通大国工匠论坛上,谢元立、张忠、易冉、刘志彬、郭东妮等五位劳模工匠代表,分别围绕自动化焊接应用、机车部件维修工艺、焊接精细化提升、检修降本增效及智能技术融合等主题,结合实践案例进行深入交流。该论坛聚焦焊接技术创新与工匠精神传承,既是落实湖南省总工会、中车集团工会“央地合作 深化产改”战略合作的具体实践,也是加强技术交流、汇聚创新智慧的重要平台,为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责编:陈丽丹

一审:陈丽丹

二审:甄荣

三审:周韬

来源:湖南工人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