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沈 新湘评论杂志社“指点”微信公众号 2025-11-14 09:53:35
怎么把中国故事讲精彩?怎么把中国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是很多从事国际传播工作的媒体人不断思考的时代课题。
11月13日,2025中国新媒体大会国际传播论坛在长沙举行,论坛以“跨山越海的媒介桥梁”为主题,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代表、国际传播专家分享实践心得,探讨如何借助媒介的力量跨越地理距离、文化障碍,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国际传播的成效,不在于报道数量的多少,而在于有没有扩大理解中国、信任中国、亲近中国的国际‘朋友圈’。”江西日报社社长张锋这样阐释他对国际传播工作的深刻理解。
扩大“朋友圈”就需要不断地“破圈”“出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新媒体编辑部主任张施磊认为,社交媒体上的Z世代是“出圈”的核心变量。
要想抓住Z世代的注意力,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海外传播矩阵平台是必不可少的,河南广播电视台大象国际传播中心主任徐秀丽讲述了河南台果断关停大屏国际频道,全体、全员、全方位转战移动端,在一个月内迅速组建团队,精准布局覆盖五大主流平台海外账号矩阵的生动实践。

扩大“朋友圈”除了破除技术、平台的壁垒,更要破除文化的差异与情感的壁垒。“作为主流媒体的我们,不是去争论,而是去建造,不是去说服,而是去连接。”新华社国际部海外社交媒体采编室副主任郑开君深刻阐释了国际传播的使命所在。
把“我想说的”转变为“你想听的”就是寻找情感共鸣的关键一招。深圳广电集团总编辑邓艳东分享了如何将“宏大议题”转化为“细节叙事”,用“好感传播”消除认知壁垒与情感隔阂的实践经验,强调真实、细腻、有温度的故事最能跨越文化差异,引发共情。

把“我和你的故事”变成“我们的故事”也是不少地方单位让国际传播“入脑”的重要经验。上海报业集团副社长杨健分享了上海报业集团推动本土故事全球化表达的探索,《上海·焕新》系列视频、《奔流:从上海出发——全球城市人文对话》活动等以全球视野讲述城市中“我们”的故事,展现真实生动的中国图景,让世界看到中国城市的变迁与温度,有效提升了国际传播覆盖面和影响力。
快乐的情绪是全世界通用的语言,湖南深谙此道,芒果TV成功将综艺模式落地非洲,它绕过了文化沟通的障碍,直接触达非洲民众特别是非洲青年的心理。更为重要的是,芒果TV、湖南国际频道与非洲本地媒体合作,共同策划、共同制作适合当地市场的节目。“这意味着,非洲的创意、非洲的视角、非洲的审美融入了创作的核心环节。”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王旖旎分析说。

文化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据湖南国际传播中心主任刘骄介绍,湖南国际频道在肯尼亚设立办事处,正尝试在地化运营,打造“视听+电商”模式,推动中国文化产品与当地生活深度融合。
正如《礼记》所言:“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讲好中国故事,需以文明互鉴为基,超越文化隔阂。国际传播不是一场孤芳自赏的独白,跨越山海,唯有将宏大叙事化作心灵相通的故事,方能让世界在共鸣中读懂东方智慧。
责编:万璇
一审:万璇
二审:蒋茜
三审:周韬
来源:新湘评论杂志社“指点”微信公众号
我要问

下载APP
报料
关于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