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韵桑植 文兴旅旺 老区奏响高质量发展新强音

黎治国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11-13 20:29:03

红韵桑植 文兴旅旺 老区奏响高质量发展新强音

——桑植县深耕文旅体融合赋能县域发展纪实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通讯员 黎治国

湘西北群山叠翠,澧水河畔文脉绵长。作为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贺龙元帅故乡,桑植县坐拥红色基因、民族文化、生态风光三重宝藏。近年来,该县锚定“打造张家界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重要增长极”目标,以文铸魂、以旅塑形、以体赋能,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提质、非遗活化传承、旅游产业升级、体育事业勃兴,让老区山水含情、文化增辉、发展提速,在潇湘大地上书写了县域文旅体融合发展的精彩答卷。

文化惠民提质效 幸福生活有“温度”

“太阳出来照白岩,金花银花滚下来……”深秋时节,桑植县芙蓉桥白族乡文化广场上,身着民族服饰的村民们伴着欢快旋律跳起摆手舞,歌声、笑声回荡在山间。“现在村里有文化服务中心,乡里有专业老师指导,我们组建了文艺队,每月都有演出,日子过得比蜜甜!”带领队伍排练的村民向桂香笑着说。

文化惠民,设施先行。桑植县持续织密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现乡镇综合文化站100%全覆盖,行政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应建尽建,3个省级“最美潇湘文化阵地”擦亮民生底色。文体中心建成投用后,全县文化场馆总面积新增3.26万平方米,洪家关白族乡、芙蓉桥白族乡等文化站获评省级一级站,农家书屋、健身路径、数字文化平台等设施遍布城乡,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文化盛宴”成为现实。

供需对接更精准,文化供给更暖心。“公共文化进村入户·戏曲进乡村”五年演出1100余场,把花鼓戏、阳戏送到田间地头;桑植民歌“五进一回”活动深入推进,8000余册《桑植民歌经典》走进校园、社区、军营;两届桑植民歌节、市旅发大会桑植专场、“村晚”、上九庙会等品牌活动四季不断,“阅读王者”挑战赛、亲子共读等全民阅读活动浸润人心。与此同时,100余名“三区”文化人才下沉基层,年均开展非遗传承、文艺创作等培训200余人次,培育27支群众文化团队,创作推出《我的桑植》《四季花儿开》等一批省市获奖佳作,其中《四季花儿开》入选全国妇女广场舞大赛指定曲目,让桑植文化声传四方。

非遗活化守根脉 千年文脉有“活力”

走进桑植民歌寨非遗街区,土家布鞋制作技艺传承人王光莲的摊位前人头攒动。彩线在布鞋上穿梭,绣出蝴蝶、牡丹等吉祥图案,兼具实用性与观赏性的手工艺品,成为游客争相购买的伴手礼。“现在政府搭平台、给支持,不仅年轻人愿意学手艺,我们还能通过直播带货拓宽销路,一年收入能有十几万元!”王光莲的话语里满是自豪。

非遗是民族的“活化石”,桑植县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为原则,让千年文脉焕发新生。五年来,新增各级非遗名录项目25项,“土家布鞋制作技艺”成功申报省级非遗,桑植打三棋、百根冰酒等项目稳步推进省级认定;钟必武(桑植白族仗鼓舞)、向佐绒(桑植民歌)入选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0余名各级传承人接过文化接力棒,在乡村传习所里悉心授艺。

创新载体让非遗“活起来”“火起来”。国家级、省级非遗工坊、非遗街区、非遗村镇示范点相继建成,四方溪、麦地坪等村的传习所成为技艺传承主阵地;“桑植非遗抖音号”等平台发布46首民歌经典视频与曲谱,数字化传播让民族天籁跨越山海;央视“跟着书本去旅行”等栏目专题推介,让桑植非遗知名度持续提升。“非遗+文旅”“非遗+节庆”深度融合,白族“三月街”、非遗购物节、湘鄂赣皖非遗联展等活动搭建起展示交易平台,桑植民歌、白茶等非遗项目成为体旅活动核心亮点,红色非遗资源的挖掘更让文化传承与红色教育相得益彰。

文旅融合兴产业 老区发展有“速度”

“从长沙自驾过来,高速直达洪家关景区,既能参观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又能在仙辰岛露营吸氧,还能体验白族民俗,这趟旅行太值了!”来自长沙的游客张先生一家三口在桑植游玩时连连称赞。

近年来,桑植县立足“红色+民族+生态”资源禀赋,加快建设桑南旅游发展先行区,旅游产业实现质效双升。“十四五”期间,接待游客总人次超1650万,实现旅游收入近200亿元,2023年游客人次和旅游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3.76%、53.48%,2025年上半年接待游客153.26万人次、旅游收入18.5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03%、10.2%,复苏势头强劲。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创4A、红军体验园创3A,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桑植段)、贺龙文物保护利用中心等项目稳步推进,何家界阿巴砦、仙辰岛二期等项目建成运营,向家小院获评“省五星级旅游民宿”,一批网红打卡地涌现,为游客提供多元化选择。

基础设施的完善让“说走就走的旅行”成为现实。瑞中公路、人白景观公路、长潭坪大桥等交通项目顺利推进,洪家关游客服务中心、刘洪公路慢行系统、音乐公路等建成使用,维也纳国际酒店等提升接待能力,旅游标识系统逐步完善。节会营销与品牌宣传持续发力,成功承办首届湘鄂渝黔红色旅游合作联盟成立大会、第二届张家界市旅游发展大会,赴北京、南京等多地举办推介会,创新发布XR技术旅游宣传片《歌里画里桑植等你》,2300余条新媒体短视频收获数条千万+播放量,“看山武陵源,玩水在桑植”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与此同时,桑植县文物保护成效显著,官田遗址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名单,南滩草场入选首批全国“红色草原”;体育事业实现历史性跨越,梅家山体育公园、文体中心建成投用,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88平方米,“中华益动行”红色体育大会等国字号赛事落地,“体育+旅游”效应凸显;广播电视事业稳步发展,应急广播“村村响”实现全覆盖,公共服务供给持续优化。

红韵传承,文兴旅旺。如今的桑植,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民族文化熠熠生辉,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群众幸福感不断提升。站在新的发展起点,桑植县将继续深耕文旅体融合沃土,深挖资源潜力,做强特色品牌,让革命老区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奏响更加嘹亮的时代强音。

责编:田锐

一审:田锐

二审:田育才

三审:宁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