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丨我的外公周郎中

彭冬梅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11-13 15:27:31

外公周序再,生于1920613,卒于19811216,世居桑植县岩屋口村。秉性纯良,深谙医术,乐善好施,被四邻八乡亲切称为周郎中。

青山巍巍,澧水悠悠。一晃外公离开我已经几十年了随着时间的流逝,对外公的想念愈加浓郁。想念他的音容笑貌,想念他的谆谆教诲,更忆记着他的宅心仁厚。

桑植是一块红色热土,养育了一辈辈淳厚的子民。外公周郎中师从百家,谦恭好学,把脉抓药,施针推拿,样样精通。他一生执着于将中医发扬光大,用毕生所学为病人疗伤去痛。他医术精湛,却从不以此自居,更不以之谋利。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他深知乡亲们的疾苦,对前来求医的贫寒之人,他总是热心的问诊施药,分文不取。外公周郎中把一生都交给了行医救人,经他疗治康复的不可计数。四邻八舍感激着他的恩德,念叨着他的好。

外公周郎中治病救人被传为佳话,但鲜有人知道在那个硝烟四起的残酷年代,他曾和贺龙的红军部队结下了深情厚谊。

岁月匆匆,往事悠悠。翻看史册,19354月那场在红二方面军战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一笔的陈家河大捷,依然振奋人心。1935412日到14日,在贺龙元帅的英明决策,正确指挥下,三天两战,全歼陈汉耀58师,为湘鄂川黔根据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那天,刚好外公周郎中到陈家河老街他姨妈(刘幺妹)家有事。战斗打响,老街上下一片慌乱,村民们都着急忙慌地躲进家里,关门闭户,大气都不敢出。外公周郎中也被他姨妈拉进屋,躲在灶后。只听得外面人声嘈杂,急促又紧张。待到屋外漆黑一片,只听得对河两岸偶有几声狗吠。外公周郎中贴近门缝往外瞅,只见几盏马灯在暗夜里泛着微黄的光,青石板铺就的老街两边的屋檐下,戴着五角星帽的贺龙部队,静静地倚着板壁坐着休息,伤员压抑的痛苦呻吟声像闷锤一下下敲在外公周郎中的心上。医者仁心,再加上初生牛犊不怕虎。他顾不得之前陈家河民团的反复警告:不准帮贺胡子,否则杀全家。不顾姨妈的生拉死拽,轻轻拨开门栓溜出去,和五角星部队卫生员一起,为伤员擦拭血迹,包扎伤口,扎针止痛,推拿正骨。别看那时外公周郎中年龄不大,治病救人却大胆心细。三天两晚的敌我生死较量,双方伤亡都很惨烈。外公周郎中一直默默跟着五角星卫生队东奔西跑,冒着生命危险,积极抢救红军伤员。

当时,外公周郎中随身带着自己研制一种膏药后来外公周郎中就叫"湘土灵老黑膏"。在这场战斗中,外公周郎中无偿地拿出药膏,为有需要的伤病员贴上去痛。外公周郎中战场上碌忙的身影成了陈家河大捷中一抹不可忽视的温情。陈家河大捷后,红二、六军团继续北上长征、抗日。外公周郎中很想跟红军走,可看到一大家子老幼都依靠他来养活,只得打消念头。外公周郎中最终虽未能随军同行,但他却用实际行动支持着红军革命。他将自己珍藏的消炎药、止痛药和一些治疗伤病员所必需的中草药赠予红军,为红军的长征尽了自己的绵薄之力。他的义举,传达了人民对红军的深深敬意和坚定支持,也赢得了红军和乡亲们的尊敬和赞誉。作为答谢,临行前红军部队把一个军队用的药箱(后来我把它捐赠给桑植县刘家坪红二方面军博物馆)赠予外公周郎中,希望他能扛着药箱继续治病救人,把中药精髓发扬光大。外公周郎中对这个药箱视若珍宝,行医治病,随身携带。

治病救人,拥军爱民,是外公周郎中一生秉持的信条。在19509月的岩屋口剿匪战役中,地主恶霸眼看末日来临,勾结土匪一千多人妄图做垂死挣扎,偷袭正在岩屋口参加剿匪大会的解放军千余民众。我军二十九名战士和革命干部在人民群众的配合下,英勇杀敌,打退敌人几十次进攻,全歼土匪,澧水河上游从此安宁。这一次剿匪战中,外公周郎中更是挺身而出,积极支援解放军。他不仅用自己的医术为伤员治疗,而且再次将"湘土灵老黑膏用在了伤病员身上,为他们减轻病疼折磨。外公周郎中还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将家中积攒多年的粮食留下够家用的外,其余全部无私捐给村里,既解了乡亲们的缺米下锅的燃眉之急,也为解放军的后勤保障贡献了一份力量。他的义举,再次赢得了乡亲们和解放军战士的尊敬与爱戴。

1951是外公周郎中引以为傲的一年。这一年他一个乡村郎中,因其对革命的杰出的贡献和他高尚的人格,被桑植县选派至长沙参加湖南省第一劳模大会。在那里,他与全省劳模一起交流经验、分享心得,共同为湖南的繁荣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人这一生,决定不了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外公周郎中一生致力于研究他的中草药,更将这份热爱倾心传承给了他的徒弟们,希望带给更多乡邻福祉。拥军、爱民,他用行动拓展着生命的宽度!

外公周郎中的一生是平凡的。他以仁爱之心做事,以医术济世救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医者仁心。他的身前故事,将永远铭刻在桑植县岩屋口村的历史长河中,成为后人传颂的佳话。(彭冬梅整理,李家武口述

责编:田锐

一审:田锐

二审:田育才

三审:宁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