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政协文教卫体和文史委员会 2025-11-13 09:53:16
湖湘文化源远流长,为助推湖南文化软实力提升,充分挖掘、全面展现湖湘文化特质,湖南省政协从“存史 资政 团结 育人”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组织开展“风起湖湘潮—委员讲亲历”短视频活动。邀请委员以“亲历者”的视角讲述湖湘文旅潮点地的古今变迁,讲好湖南改革创新故事、政协履职故事,全面展现湖湘精神内核,答好“两个融合”命题,助力湖南“文旅+”大融合。
有没有一碗饭,能香六千年?
在湖南澧县,有!
我是湖南澧县政协委员王立美,每一次走进城头山遗址,脚下这片土地都在提醒我——干饭,从来不是湖南人的“口头禅”,而是刻在骨子里的文化基因。
湖湘大地到处都镌刻着农耕文明的美丽图景。
作为世界稻作农业起源中心之一,从一万多年前的道县玉蟾岩稻作遗存到八千多年前的澧县八十垱炭化稻谷,从6500年前澧县城头山的古稻田遗址再到迄今两千多年历史的新化紫鹊界梯田,湖南稻作文明从未间断。三湘大地的农耕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澧县城头山遗址,历经六千多年栉风沐雨,城内有距今约6500年的水稻田遗迹,是迄今中国发现时代最早、文物最丰富、保护最完整的古城遗址,被誉为“中国最早的城市”,享有“中华城祖·世界稻源”美誉。它代表长江中游史前文明的发展高度,其重要考古发掘成果,被镌刻在北京中华世纪坛青铜甬道。
如果把城头山看作一本书,那稻作文化就是最厚的一章。我们围绕遗址公园,将农耕文化和古城故事串成一条生动的“文化线”——稻作体验、祭祀文化、农耕主题活动……配套系列产品,结合新业态,将春耕、夏耘、秋收等农耕场景转化为可知、可感、可体验的文化符号。这里不仅是一个文旅潮点地,更是一堂跨越6000年的文化公开课,述说着千年农耕文明的时代新篇。
身为澧县政协城头山农耕文化工作室的一名委员,我们深入走访调研,充分发挥专长,策划了各类农文旅活动,先后提交了《关于打造澧县农文旅特色项目的提案》《关于城头山农耕文化名片打造的提案》《关于澧阳平原史前遗址群的保护与利用的提案》等,助推“知城头山,爱城头山,建城头山”在澧县形成共识。
文明的根不在博物馆里,而是在你脚下的土地上。你想来逛逛这6000年前的城市,探究史前古城的神秘吗?你想站在城头山古文化遗址博物馆的最高层,闻一闻护城河外吹来的仿佛来自6500年前禾苗的青气吗?
那就来城头山走一走,共赴一场6000年的“干饭之约”吧!
责编:罗嘉凌
一审:黄帝子
二审:苏露锋
三审:范彬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

下载APP
报料
关于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