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铭俊 湖南日报 2025-11-12 21:41:43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铭俊 通讯员 张延惠
11月12日,以“数智新媒 跨界智联”为主题的2025中国新媒体技术展在长沙启幕。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以“主力军新生态——数字星火点亮传媒变革”为主题搭建的展位占据展馆C位。
湖南日报展位以“主力军新生态——数字星火点亮传媒变革”为主题。童臻熙 摄
高校教师一进展厅便直奔湖南日报展位;新湖南自动拍报机前排起长龙;媒体同仁申请试用“数字记者”……
展位现场人头攒动,大家共同感受着数智媒体的前沿魅力。
一进展厅,他们就找到湖南日报展位
“我们得先去‘老朋友’那里看看。”上午10时,一早从衡阳赶来的南华大学宣传部夏文辉老师一进展馆,便带着校媒骨干成员径直走向湖南日报的展位。
“高校宣传面临一个普遍困境,人手紧、任务重、内容产出压力大,而且审核环节一旦疏忽就容易出错。”夏文辉介绍,这迫切需要能提升效率、同时确保内容安全的技术解决方案。
她的目光很快锁定了经常运用的“新湖南智眸”内容安全监测平台。
现场演示中,一段模拟问题文本被投入系统。几乎瞬间,平台便精准识别出风险并发出预警。“这太厉害了!”学生们惊叹道。
南华大学师生在湖南日报展位拍照打卡。
“正是因为智能‘把关人’的引入,我们在新湖南客户端刊发的内容,审核压力大大减轻,安全底线也守得更牢。”紧接着,夏文辉的注意力转向了更“酷”的AI“数字记者”矩阵。
“记者只需在后台输入文本,系统就能驱动已精调好的‘数字记者’生成播报视频,并支持中英双语输出。”湖南日报智媒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经理何威介绍,屏幕上正播报着评论、新闻的记者,其实都是基于真实记者1:1复刻的数字人,它们与真实记者能达到95%的相似度。
和夏文辉一样,湖南爱晚频道《帮女郎》制片人王洁也申请了数字人试用。
“在新媒体时代,评论、日常新闻播报量大增,如果能快速将稿件指令交由AI处理,生成高质量的数字人播报视频,便能赢得时机,节省拍摄成本。”王洁说。
“数字记者”、能实时回答读者问题的“小辣萌AI智能体”等已在新湖南客户端上线。目前,连通“湘易办”、与真实记者互动交流的“问记者”等核心功能,新湖南客户端已完成从单一资讯平台到“超级数智传播平台”的跨越式升级,构建起“新闻+政务+服务”的智媒新生态。
值得一提的是,相关人工智能技术用到的“智眸大模型”由湖南日报报业集团自主研发,并在今年8月通过相关部门审核和安全评估,为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及72个县级融媒体中心、多家省内外单位构建起“智能生产—内容安全—智能传播”三位一体的智能技术体系。
冲着新闻技术来,也被“文化+科技”圈了粉
“你好,请问2025年新媒体大会的主题是什么?”
当观众还在为能自动播报新闻的“数字记者”惊叹时,不远处一台AI数字人交互一体机前,也围拢了另一批好奇的体验者。
与“数字记者”专注于新闻播报不同,这台设备展现了AI技术在公众服务和互动体验上的潜力。
湖南日报AI数字人交互一体机。童臻熙 摄
何威介绍,该机器不仅内置了形象亲和的数字人,更能通过背后的大模型,让前沿技术走出编辑部,在银行大厅、医院、学校等公共空间落地生根,为金融、医疗、教育等多个领域提供智能问答和数据服务,成为连接千行百业的智能节点。
文化与科技的融合,让原本抽象的技术变得鲜活可感。
“这是全省最大的8K球幕影院,能容纳165人,8台高亮度投影仪加360°环绕立体声,包裹感拉满!”展会现场, 华声在线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现场推荐着今年8月投入使用的球幕影院。
该球幕影院在省科技馆运营后,立马成为该馆的热门项目。目前常规上映《奇幻太阳系》《恐龙星球》等科普巨制,未来还将引入更多优质内容,并开放VR大空间体验区。
华声在线打造的全省最大8K球幕影院。
“本来是冲着新闻技术来的,没想到被‘文化+科技’圈了粉。”石家庄学院教师石雪霏排了20分钟的队,终于拿到了以自己照片作为封面的当日报纸。
该报纸由新湖南拍报机完成。机器前,观众熟练地对着屏幕摆造型,选择好画面后,就会收到印有自己照片、配有湖南日报报头的当日报纸版面。
“报纸是新闻的传统载体,我们用技术让它变成可互动的文化产品,人人都能体验当‘头条主角’的快乐。”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作为新闻文化贴近大众的一种方式,目前该机器已投放到橘子洲头、潮宗街等湖南多家热门景点。
“咔嚓!你已登上湖南头条!”
文化与科技的碰撞,正让主流媒体的影响力以更鲜活、贴近的方式触达大众。记者获悉,本次技术展将持续至11月14日,湖南日报也欢迎大家前来观展,见证其“内容生产者+技术赋能者+生态构建者”的新方向、新探索。
责编:王铭俊
一审:王铭俊
二审:刘文韬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

下载APP
报料
关于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