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萃报》 2025-11-12 17:05:09

1854年至1855年是曾国藩事业低谷期,湘军两次被太平军重创,他一度想投水自尽,幸得李元度三次相救,才成就后来的功业。
三次在危难中救了曾国藩
李元度,湖南平江人,4岁丧父,家境贫寒,靠母亲纺织供他读书。他18岁中秀才,22岁中举人,但6次会试均落第。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丁忧在家的曾国藩组建湘军,李元度于1853年投笔从戎,成为其幕僚。
一年后,靖港水战打响。曾国藩不熟悉水战,被太平军石祥贞部击败。当时,李元度担心曾国藩的安危,深恐他有什么不测,便安排幕僚章寿麟躲在后舱。当曾国藩感觉万念俱灰、投水自尽时,章寿麟突然出现,将他救了起来。此后曾国藩遭官员弹劾,心灰意冷,李元度坚定支持开导,助他重振信心,这是第一次相救。
1855年,湘军水师在江西湖口与石达开决战惨败,曾国藩又起寻死念头,李元度苦苦劝阻。不仅如此,此战湘军伤亡惨重,曾国藩身边连护卫的亲兵都没了。李元度自告奋勇回到老家平江,组建了一支“平江勇”,专门保护曾国藩的安全。这是第二次相救。
1856年,石达开围困曾国藩于南昌,李元度率700湘军转战江西东北部,固守玉山、广丰,保障粮道安全,这是第三次拯救。对李元度的三次相救,曾国藩心知肚明,时时不忘,自称为“三不忘”以表感激。
被曾国藩三次无情弹劾
那么,曾国藩是怎么报答李元度的呢?答案是三次无情弹劾。
1860年,李元度防守徽州因兵力悬殊且贸然出击而失败,李元度此战失败,有他自身原因,也有曾国藩“筹划未密”的过错,但曾国藩为了推卸责任向朝廷弹劾李元度,“请旨将李元度革职拿问,以示惩做”。这一点,连李鸿章都看不下去了。李鸿章认为李元度并非将才,曾国藩却让他领军防守徽州,一吃败仗立即严词弹劾,不愿拟稿,还跟曾国藩据理力争。争执不下之际,李鸿章更是愤而离营。
被革除职务的李元度回乡后招募了8000兵勇,组成“安越军”支援浙江,官复原职。但曾国藩因李元度投奔政敌王有龄,又两次弹劾,欲置其于死地。好在最后关头曾国藩念及李元度救命之恩,请左宗棠高抬贵手,又密奏朝廷说情。1865年,朝廷判李元度革职发往军台效力,后经李鸿章等人求情,免去充军,罚款了结。
晚年曾国藩自觉亏欠李元度,百般示好,为其书籍作序,还联姻两家。李元度经世事磨炼,不再怨恨。1872年曾国藩病逝,李元度写下十二首《哭师》怀念,末首引用“程门立雪”典故,表示来世仍愿做其弟子。
《文萃报》3502期摘自中华网
责编:罗嘉凌
一审:黄帝子
二审:苏露锋
三审:范彬
来源:《文萃报》
我要问

下载APP
报料
关于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