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建在产业上⑭丨毡帽湖村:鱼鳖混养 增产增收

李杰 艾磊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11-12 12:10:48

编者按:今年4月,常德市西洞庭管理区探索实施“支部建在产业上”,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竞争优势、发展优势,实现党组织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互促共进。

今年10月至11月,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将围绕西洞庭管理区“支部建在产业上”这一主题,聚焦该区新材料、食品加工、生态农业,推出一系列重点企业、乡村产业报道。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李杰 通讯员 艾磊

立冬后,常德市西洞庭管理区祝丰镇毡帽湖村3100余亩特色水产养殖基地开始放水卖鱼。

毡帽湖村特色水产养殖基地

“我们采取鱼鳖混养模式,鱼的品质好、亩产效益高。”毡帽湖村党总支书记吴志军介绍,该村是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坚持发展生态养殖产业,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记者走进毡帽湖村养殖大户罗强的养殖基地,近30亩的鱼塘正在放水。罗强告诉记者:“冬季是甲鱼销售旺季,鱼鳖混养,甲鱼的品质好、价格高,这几天不断接到长沙、株洲等地的订单,供不应求。”

毡帽湖村养殖大户罗强的养殖基地

罗强介绍,池塘鱼鳖混养技术是通过鱼类与中华鳖在池塘中协同共生形成生态互补的养殖模式。该技术以滤食性鱼类(鲢鱼、鳙鱼)为主,搭配适量草食性鱼类(草鱼、鳊鱼)和杂食性鱼类(鲤鱼、鲫鱼),通过甲鱼的代谢活动促进水体物质循环,提升水体溶氧量与饵料利用率。

今年4月,西洞庭管理区开展“支部建在产业上”活动,毡帽湖村积极响应,成立特色水产专业合作社,全面推广鱼鳖混养模式。“鱼鳖混养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水体,提高经济效益,甲鱼经常浮到水面上,它从水底到水面的往返运动,加快了上下水层的循环,弥补了水中溶氧量的不足。”吴志军说,甲鱼还能吃掉行动迟缓的病鱼或死鱼,从而避免病原体的扩散,降低鱼的发病率。如此一来,便形成了鱼和甲鱼互动互助、空间合理配置、水资源充分利用的生态养殖模式。

西洞庭管理区第一中学美术老师聂浩元创作的当地特色水产国画

毡帽湖村村民谢颜文有鱼鳖混养池塘200亩。在养殖基地,谢颜文道出了他的“致富经”。“以前养殖四大家鱼,每亩鱼塘收入1200元至1500元。现在鱼鳖混养是仿生态养殖,甲鱼的价格会比市场上的普通甲鱼价格高,一般零售可以卖到120元/公斤,2公斤以上的甲鱼能卖到160元/公斤。去年销往浙江、广东的精品甲鱼,卖到240元/公斤,亩均产值超1万元。”

“依托特色水产合作社,我们村建立鱼鳖混养标准化养殖基地、鳜鱼驯化养殖基地。”吴志军介绍,毡帽湖村将进一步拓宽甲鱼、淡水鱼的销路,全力帮助群众增收致富。

责编:李杰

一审:李杰

二审:鲁融冰

三审:廖声田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