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代兴 2025-11-12 11:08:22
文|刘代兴
沅陵是一个遥远的地方,因而它的口味也是显得那么悠远而山重水复。
晒兰,是沅陵一道驰名的传统特色菜肴,被誉为“湘西珍品、人间真味”。明末清初流传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晒兰肉的故事藏在沅水的惊涛骇浪里,它的来历颇有几分浪漫色彩。据说,当年船家邓老三要撑船下洞庭闯荡江湖,三嫂心疼他,买来黑猪肉。肥肉熬成油,精肉切成片用食盐与香料温泡秘制之后,放在竹篮里让男人带上船,挂在船篷上日晒风吹晾干之后,便成就了一道名菜。这道“夫妻菜”历经数百年的传承,带着浓郁的香味与绵绵的情意。都说沅陵的婆娘厉害,在我看来厉害之处就在于捆住男人的胃,让男人不想离开,离开之后就想着回家。最近我常听朝鲜族民歌《阿里郎》,如果这女人早知道如何制做晒兰肉这道湘菜,估计她的郎君就会如同她手中的这道菜一样,被她拿捏得死死的,绝不可能无情地将她抛下而出门远行了。
沅陵晒兰肉(汪冰点 摄)
晒兰亦做晒脔(脔字的原意是剖开的肉片),因为加工制作完成后有浓郁的香味,故誉之为“兰”。晒兰当属腊味品,选用新鲜优质的猪后腿瘦肉,经整形剖制成片,加食盐、米酒、白糖、花椒等天然香辛料腌制一定的时间,再经过无烟木炭烘制,成品色泽红润,闻之芳香扑鼻,食后回味无穷。我至今清晰记得第一次吃晒兰肉的情形。那是很多年前,在朋友家里,朋友的母亲说,沅陵的亲戚送了一点“晒篮肉”,问我吃过没有。我问什么“晒篮肉”,我怎么从没听说过。朋友带着几分打趣说:“就是把瘦肉放进竹篮里,吊在门外屋檐上,风吹干后就成了晒篮肉。”这好像既形象又有几分道理哦,我似懂非懂,那肉不会腐臭吗?那天我终于吃到这风味独特的食品,果然又瘦又干,全是我最喜欢吃的精肉。当时的味道早已忘记了,但初见的惊喜铭心刻骨。记得当年沅陵出产的晒兰肉做得又黑又硬,长条形风干后,硬得有点像干柴棍似的。今天的沅陵人讲究了许多,又深谙市场之道,把猪肉剖成扇形,加工得色泽鲜艳,又与时尚接轨,真空包装,卖出了好价钱。晒兰不仅是怀化人聚会时佐餐、下酒的名菜,也成了大小宴会、走亲访友的一道佳肴。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怀化电视台天天打着的“青山寨怀化四件宝”,内藏怀化四大精品特产,其中之一就是沅陵晒兰肉。看来,这晒兰果然是名不虚传。
沅陵的酸菜系列,是老百姓家中必备的小菜。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些坛坛罐罐,腌制诸如酸辣椒、酸豆角、酸萝卜、酸青菜、酸胡葱等酸的菜系,这些坛坛罐罐里藏着沅陵人的生活智慧。沅陵的麻辣系列,如麻辣牛肉、麻辣鱼、麻辣鸡丁、麻辣兔丁、麻辣豆腐等风味小吃,虽是近些年才兴起,但迅速走俏全国,远销上海、武汉、长沙等地。沅陵的山野系列,如黄葛汁、脱水蔬菜、竹笋、鱼腥草等,全由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野生植物加工制成,近年来发展也很快,已在全国市场崭露头角。
沅陵人做菜还有一绝,便是大菜炒熟后汇入一口锅里,然后架在炭火上炖着吃。他们称之为“炊炉子”,其实与“大杂烩”差不多,但味道比“大杂烩”实在好得多。不管是鸡鸭,猪脚,还是河鱼,要加了豆腐,再掺入各种香料,闻着香气氤氲,吃着满口生津。到最后,再将桌子上没吃完的其他剩菜与各种未加工的小菜时蔬投进火锅中,吃着便有山野的芬芳。这道菜极可能是由乡下传进城里的,因为沅陵县面积为湖南省最大,山高路远,生活不便,乡下人没有那么讲究,便将各种菜什煮在一个锅里,简洁、实惠又方便。将荤素搭配一起烹煮,便会产生化学反应,热油与高温“激发”出香味,口感有了层次,味觉有了平衡,大山里的人其实最早发现炒菜中蕴藏的科学原理。
沅陵腊肉(汪冰点 摄)
记得那一年元月五日,我去省城开会。当车刚驶过沅陵马底驿大桥,在桥头岔路口,一辆载客三轮摩托不顾一切地往后倒车,猛地撞到了我们小车的反光镜,才知道坏了事,急忙踩住刹车,但已晚了。下车一看,反光镜像被扯掉的一只耳朵,靠一根细线挂在车门边上。与那无驾照无证件的中年摩托车骑手纠缠好一阵,了无结果,天空忽然飘下了片片雪花。这是2006年的第一场雪,冻得我们直哆嗦。无奈之中拨通了沅陵友人的电话,朋友从县城放飞车赶过来解围。调解完纠纷,已是下午两点钟了,友人带我们到镇上小学大门外一家餐馆吃中饭。点了一份腊肉干锅,那个腊肉的喷香和美味啊,是我今生一辈子也忘不了的。拇指那么一小片一小片,半精半肥,香得流油,嫩得爽口,细得黏喉,入口即化。最后,我们几个人把锅子吃了个底朝天。我说沅陵马底驿的腊肉真是顶呱呱,一边看雪花漫天一边吃腊肉干锅,真是很过瘾呢!可沅陵友人说,沅陵还有比这里更好吃的腊肉呢,只不过是今天大家的肚子饿了,才觉得吃得香。但我说我不管那么多,这辈子我只认马底驿的腊肉香。
友人接着说,今年见你们第一面真是不容易,还得打老远从沅陵城里驱车几十公里,赶到马底驿来与你们碰面。
哈哈,难得!一杯酒,一生情。干杯,朋友!一口干。
责编:何婷
一审:何婷
二审:丁伟
三审:瞿德潘
我要问

下载APP
报料
关于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