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11-11 21:20:37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胡雪怡 通讯员 李韵佳 江梓菱
一批沉睡的广作珍品,为何能成为解读早期全球化的密码?
清代“全球定制”如何成为西洋爆款?
11月11日,“西风东渐再出海——东莞市博物馆藏清代外销精品展”在长沙博物馆特展二厅启幕。展览通过广彩瓷、广珐琅、广绣、外销画、外销扇、漆器、银器、广雕等150余件兼具东方技艺与西洋审美的清代外销精品,生动再现了18至19世纪中西贸易与文化交融的辉煌历史,引领观众走进一段“西风东渐再出海”的跨洋文明对话。
展览海报。
西洋来样,广作匠心
本次展览共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海上丝路的东西两端”,聚焦广州在“一口通商”政策下的贸易盛况。第二单元“中西合璧的广作定制”以广彩瓷与广珐琅为代表,展现外销品在器型、纹饰上迎合西方审美,工艺上延续中式传统,体现早期“全球定制”的文化融合。
观展现场。
自1757年起,广州成为欧美商船唯一的停靠口岸,十三行商馆区外商云集,黄埔港船只络绎。这一独特的贸易政策推动广州手工业蓬勃发展,瓷器、漆器、丝绸等商品远销欧洲,催生了盛行西方的“中国风”艺术潮流,东方意象融入欧洲装饰、建筑与日常生活,实现东西方美学的深度共鸣。
清象牙油画“黄埔港景色”图
“当时的欧洲客商远渡重洋来到广州,交付定金、提出要求,需等待一年甚至数年,才能取走这批为他们量身打造的东方珍品。”东莞市博物馆讲解员马牧原野介绍道,这种跨越重洋的订单,催生了中国工匠卓越的适应性与创造力。
第三单元“神秘东方的欧洲想象”通过广绣、外销扇与漆器,揭示欧洲对东方的浪漫化想象。例如,一件铜胎画珐琅盘上,精细描绘着广州城景与地标建筑镇海楼,将中国的城市风貌与地理信息传递至西方。而广彩瓷上以及外销画中描绘的官邸家居场景,则满足了欧洲社会对东方世界的好奇与浪漫想象,构建了他们对遥远中国的初步认知。
清乾隆铜胎画珐琅《西厢记》图杯托
清乾隆铜胎画珐琅洋人行乐图盘
第四单元“精工细作的海贸珍品”则聚焦外销银器与广雕,凸显其珍贵材质与高超技艺,成为兼具实用与艺术、被西方珍藏的东方瑰宝。其中,一件饰有家族徽章的花卉纹碗亦揭示了当时成熟的“预制作”流程。“广州的工匠会提前制作好器皿,但特意留出徽章的位置。”马牧原野举例说,就如同今日的刻字服务,客户可随时将代表家族荣耀的纹章印刻上去。
清广彩纹章纹汤窝
清乾隆18K金累丝龙凤纹镶象牙雕花卉纹手链
帆影载珍,文明互鉴
“天哪,太巧了,没想到能在长沙看到家乡的珍品!”一位说着粤语的东莞游客观展时告诉记者,第一次来长沙博物馆就碰上了新展开展,是旅途中的惊喜。
从织金叠彩的广彩瓷到流光溢彩的珐琅器,从构图饱满的广绣到巧夺天工的牙雕、漆器,展品不仅是清代工艺巅峰的见证,更是文明对话的载体,均讲述着“早期全球化”故事,并见证了中国工匠如何以本土技法回应西方需求,在器物之上实现中西美学的和谐共生,这也是本次展览的核心亮点,其背后所蕴含的开放、包容与创新精神,历经三百年时空,至今仍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展览现场。
“2021年,长沙博物馆带着186件(套)唐代长沙窑瓷器精品到了东莞,给东莞市民带来一场唐代文化的盛宴。”马牧原野表示,这次东莞市博物馆外销文物到长沙来,是一次回访,让长沙市民感受岭南艺术精品及文化,促进两座城市的文化交流和往来。
长沙博物馆馆长周慧雯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展览,让观众感受到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从清代珠江口的商船到今日全球化的浪潮,虽然贸易的形式变了,但不变的是文明对话的渴望。”这批外销艺术品,不仅是数百年前“一带一路”上生动的文化使者,它们所承载的互鉴精神,仍在指引人们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世界。
展览现场。
通过与东莞市博物馆的深度合作,长沙博物馆进一步丰富了展览题材,提升了策展能力。同时,这也是该馆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观众可通过展览更直观地理解本地在全球化历史进程中的位置。
本次展览由长沙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主办,长沙博物馆与东莞市博物馆联合承办,广州博物馆特别支持,即日起对公众免费开放至2026年1月11日,观众提前预约后可入馆。
责编:胡雪怡
一审:胡雪怡
二审:易禹琳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

下载APP
报料
关于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