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起东:毕生献给地震研究

  《文萃报》   2025-11-11 17:24:51

“地震”,这两个字让人听到就会不寒而栗。而在我国,就有这么一位献身地震研究的人,他就是邓起东。

因国家需要转向地震研究

邓起东1938年生于湖南双峰,在雅礼中学初中部读书时,被地理老师讲的褶皱、断裂等成因所吸引;考入高中后,他又加入地理课外小组,1956年报考地质专业,从此与地质结缘。1961年,邓起东进入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在张文佑教授领导下从事科研。

邓起东思路敏捷,属于“学霸”类型,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女儿邓海鸿念书时,因为学习感觉困难经常请教父亲,邓起东也很疑惑:学习有什么难的?考第一不是很简单的事吗?

1966年,河北邢台地震发生后,邓起东立即转向地震科学研究工作。他先后深入邢台、河间等震区工作,并长期在野外考察。经过3年努力,邓起东先后提出了该区构造性质转换、剪切拉张带的新概念和盆地形成机制的新认识,打破了对山西断陷盆地带的传统观念。

为我国地震研究倾注心血

1970年,邓起东任组长主持编制全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当时资料零散,野外调查还遇阻挠,但他带领同事确定适合中国的地震区划方法,1977年成功完成,该图次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1979年,邓起东主编了我国第一张正式出版的1:400万地震构造图,这是对当时我国地震地质研究的一次全国性总结。图件一出版,就受到国内外同行的肯定。

汶川地震后,他在北川遇到一位老人,老人遗憾地说若早提醒伤亡不会这么大。邓起东几近落泪,向受灾群众致歉,自责无能。此后几年,他5次到震区研究,此时已70多岁。

不像遗嘱的“遗嘱”

邓起东一生为地震研究奉献,常年在野外奔波、加班工作,身体极度透支,住院前还坚持上班。2018年11月,他在病床上写“遗嘱”,第一句是希望地质所越来越兴旺。写到“兴旺”两字的时候,老人已经不记得这两个字怎么写了,女儿忍不住说:“爸爸,写不动就别写了。”而关于自己的财产、房产,邓起东一字未提。

2018年11月6日,邓起东因病离世,享年80岁。

《文萃报》3502期综合《新京报》、雅礼中学校园网

责编:罗嘉凌

一审:黄帝子

二审:苏露锋

三审:范彬

来源:《文萃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