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25-11-11 15:36:20
这里是“友好湖南·芙蓉花开”,湖南省残疾人文化助残项目。
140计划,慢下来,更同频。我们用每分钟140字的节奏,传递包容与平等。
今天的《听·芙蓉花开》,我们要一起读一篇充满哲思的抒情散文——史铁生的《我与地坛》。
史铁生,1951年出生,北京人。二十岁时因病导致双腿瘫痪,此后长期与轮椅为伴。但他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把对生命的思索倾注在文字里。他的作品《我与地坛》《务虚笔记》《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等,都以深沉而独特的视角,打动了无数读者。有人称他为“轮椅上的思想者”,因为在肉体受限之后,他的灵魂和思想,却走得更加辽阔。
《我与地坛》写于1991年,是史铁生生命体验和哲思的代表作。他常常推着轮椅到北京地坛公园,那片荒芜却静谧的土地,成了他思考生死、命运与存在的精神归宿。
今天,我们为大家邀请到的“芙蓉花开志愿者”,是来自湖南广播电台的主持人郝帅。有请他为我们朗读《我与地坛》的一段选文。
大家好,我是“芙蓉花开志愿者”,来自湖南广播电台的主持人郝帅。
今天,我要为大家读的,是《我与地坛》中的片段:
“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我在那篇小说中写道:‘没处可去我便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跟上班下班一样,别人去上班我就摇了轮椅到这儿来。’‘园子无人看管,上下班时间有些抄近路的人们从园中穿过,园子里活跃一阵,过后便沉寂下来。’‘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一溜阴凉,我把轮椅开进去,把椅背放倒,坐着或是躺着,看书或者想事,撅一杈树枝左右拍打,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片刻不息。’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这段文字,如同一幅生命的画卷。园子荒芜,却生机盎然。对史铁生而言,地坛不是逃避的角落,而是让他重新与生命对话的所在。
当双腿失去行走的可能,他却在轮椅上获得了另一种看世界的高度。他看见草木的生长,看见昆虫的奔忙,看见生命的细微与坚韧。正是这种观察和记录,让我们在他的文字里,感受到一种静谧而深远的力量。
朋友们,人生总有低谷。或许你也曾在某个阶段,找不到方向,觉得无处可去。但史铁生告诉我们:只要你愿意停下来,聆听生命的细语,哪怕在最荒芜的园子里,也能发现不竭的生机。
亲爱的朋友们,今天我们在《听·芙蓉花开》读到的,是《我与地坛》的一段片影。这不仅是一篇散文,更是一份生命的见证:肉体的残缺,并不会限制心灵的辽阔。
感谢你的陪伴。愿这段声音,带给你温柔的力量。
这里是《听·芙蓉花开》,我们下期再见。
责编:黄伊婷
一审:黄伊婷
二审:蒋茜
三审:周韬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

下载APP
报料
关于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