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佳 新湖南客户端 2025-11-11 15:27:11
周佳
秋阳正好,行走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红岩溪镇的群山之间,700余群中蜂在漫山飞舞,为山野添了灵动的生机;300亩杨梅园枝叶舒展,百余亩高山刺葡萄藤蔓蜿蜒,正默默积蓄来年的力量。你很难想象,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曾经是一片荒芜的模样。
而这改变,源于残疾创业者彭吉武与妻子周亚容25年的坚守。从车祸致残的困境到带动百户农户增收的“领头人”,这对残疾夫妻以不屈的意志,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写下了属于自己的奋斗篇章。
命运重创:从务工者到“荒山开拓者”
1967年出生的彭吉武,早年曾是在外奔波的务工者。20世纪90年代,他带着务工积攒的积蓄回到龙山,买了一辆农用车赶集送货,日子虽不富裕却也安稳。1999年,湖南启动退耕还林试点,得知龙山即将纳入政策范围的消息后,有着敏锐市场嗅觉的彭吉武,果断放弃货运生意,拿出全部积蓄承包下上千亩荒山,决心投身林业种植。
然而,命运的考验却接踵而至。2003年,在为荒山造林修路、运输空压机的途中,彭吉武乘坐的车辆前胎突然爆裂,车辆失控侧翻,坐在车顶的他被甩到公路上,导致左股骨粉碎性骨折。这场车祸让他落下终身残疾,左腿行动不便,原本充满希望的创业路瞬间蒙上阴影。
更令人揪心的是,第二年,妻子周亚容在处理红薯加工设备时,因误判柴油机惯性,伸手清理机器残渣时被卷入设备,手部严重受伤,也成了残疾人。短短两年间,夫妻二人相继致残,家中还有4个孩子需要抚养,生活的重担像大山一样压在他们肩上。“那时候看着满山刚栽下的树苗,再看看自己和妻子的伤,夜里经常睡不着觉。”彭吉武回忆道,但他从未想过放弃,“农村人不怕吃苦,只要还有力气,就能把日子过好。”
带着这份韧劲,彭吉武拄着拐杖穿梭在荒山间,从挖坑种树到日常管护,每一步都比常人更艰难。最初的几年里,他尝试种植杨梅、百合、烤烟,但因为把所有的钱都投入到产业中去了,彭吉武家里当时窘迫万分,最困难的时候三年没穿过新衣裳,半年没吃一顿肉。但正是这份不向命运低头的坚持,为他后来的创业之路埋下了伏笔。

夫妻同心:从“带货郎”到“产业带头人”
201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成为彭吉武创业的转折点。当时,妻子周亚容在吉首陪孩子读书,看到街头老人售卖的刺葡萄口感清甜、销路火爆,便买下几筐带回龙山试卖。没想到,这种在龙山本地罕见的水果很快被抢购一空。“那时候我每天开着车去拉货,再通过大巴车运到龙山,一筐能赚几十块,最多的时候一天能卖上百筐。”彭吉武说。
可好景不长,随着商贩们纷纷前往吉首直接进货,他的“带货生意”逐渐难以为继。“既然大家都喜欢,不如我们自己种!”彭吉武与妻子商量后,决定在自家荒山上试种刺葡萄。没有技术,他就跑到吉首的种植户家里拜师学艺,翻遍农业书籍;缺乏资金,他就向亲戚朋友周转,把家里仅有的积蓄都投了进去。

起初,刺葡萄的种植并不顺利。由于山地海拔高、温差大,幼苗成活率低。经过多方努力,2014年,彭吉武的刺葡萄首次挂果,亩产达2000公斤,而且因生长在海拔800米的富硒地带,果实含糖量高、富含微量元素,很快赢得市场认可。2015年,他成立吉武高山刺葡萄合作社,吸纳20余户农户加入,形成“合作社+农户+加工”的模式。2021年,他注册成立龙山县武容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设冷藏库、酒窖和生产线,将单一的种植产业延伸到加工、销售领域。
如今,公司的产品除了刺葡萄、杨梅、蜂蜜,还开发出葡萄酒、杨梅酒等深加工产品,年产值超百万元。“没有妻子的支持,我走不到今天。”彭吉武说,夫妻二人虽都有残疾,但始终互相扶持,“我们俩就是最佳搭档。”
共富同行:从“独闯者”到“帮扶领头人”
“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是真的富。”作为一名残疾人,彭吉武深知残疾人和困难农户的不易。创业成功后,他始终把带动乡亲增收、帮助残友就业放在心上,用实际行动践行“共富”承诺。
在技术帮扶上,彭吉武免费为周边农户和残障家庭提供种植、养殖指导。他亲自上门教学,从葡萄修剪、病虫害防治到中蜂养殖技巧,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经验。

针对残疾人就业难的问题,彭吉武在公司设立了20个长期岗位和40个季节性岗位,优先吸纳残疾人就业。除了一名聋哑人长期在基地负责葡萄修剪和蜂箱管理之外,每到采摘季,他还会聘请10余名残疾农户参与采摘、包装,日均工资150元。截至目前,彭吉武已带动107户残疾家庭增收,户均年增收1.8万元,累计支付务工工资超100万元。
此外,彭吉武还积极推动“农文旅融合”,将基地打造成四星级乡村旅游景点,建设梅林餐厅、研学体验区,开发采摘、酿酒、科普等旅游项目,不仅拓宽了产业渠道,还为周边农户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我们计划建设葡萄研学基地和现代化酒厂,再吸纳50户农户、30名残疾人加入,让更多人在家门口就能赚钱。”彭吉武说。
奋斗不止:从 “荒山变宝地” 到 “共富新图景”
如今,58岁的彭吉武依然每天忙碌在基地里。左腿的伤痛让他走路有些蹒跚,但他的眼神里满是坚定。
从2000年承包荒山到2025年建成多元化产业基地,从夫妻二人艰难创业到带动百户共富,彭吉武用25年的奋斗,走出了一条 “残疾人创业+家庭农场发展+乡村振兴融合”的新路径。
他的故事,不仅是一段个人的奋斗史,更是湘西残疾人自强不息、拥抱生活的缩影。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也是龙山县养蜂协会会长,带动大家增收是我的责任。”彭吉武说,未来他将继续深化产业链建设,打造湘西特色农产品品牌,让龙山的富硒葡萄、蜂蜜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我想让更多人知道,残疾人也能创业,也能为乡村振兴出一份力。”
在彭吉武的基地里,有一块牌子写着他的创业理念:“让乡村有产业可依,让残疾人有信心可言。”这既是他的初心,也是他奋斗的方向。
责编:黄伊婷
一审:黄伊婷
二审:蒋茜
三审:周韬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

下载APP
报料
关于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