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凤姣 赵婷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11-11 11:56:37
委员风采㉔|黎虎:以履职之笔,绘平安画卷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吴凤姣 赵婷

【委员名片】
黎虎,九三学社社员,高级工程师,注册测绘师,张家界市第七、八届政协委员。现任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地质勘查管理科负责人,曾获市级“防汛抗旱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
【履职故事】
深夜,暴雨如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值班室的灯光在雨幕中显得格外明亮。黎虎专注地坐在监测屏幕前,手中的电话不时响起……这样的夜晚,对他而言,早已是常态。
自2013年作为高层次人才被引进至张家界以来,这位九三学社社员、高级工程师、注册测绘师,始终以政协委员与专业技术人员的双重身份,用智慧与担当默默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发展与安宁。
十二年间,黎虎从一名专业技术人才,逐渐成长为既懂业务又善履职的复合型委员。他说:“我的履职之路,就是把专业所长转化为服务城市发展、守护人民安全的实际行动。”这句话,也成为他履职生涯最真实的写照。
智慧建言:
以专业视角服务城市发展
“委员履职与我的本职工作密不可分。日常工作中,往往涵盖部分委员履职的内容;委员履职中,也常常落实本职工作的要求。”黎虎这样形容他的“双重身份”。
在担任市政协委员的九年里,他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与创新能力,围绕经济发展、防灾减灾、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领域,撰写了多篇高质量提案。其中,《抓住国债发行机遇争项争资增势赋能推动张家界经济发展》的提案被市委《决策参考》刊发,成为地方经济决策的重要参考。这份提案凝聚着他连续数月深入调研的心血,为张家界在国债项目中争取主动、注入发展新动能提供了有力支撑。

回忆起那段调研经历,黎虎感慨道:“白天处理日常工作,晚上研究政策文件,周末走访项目现场——就是希望能提出真正符合张家界发展需要的建议。”
在《关于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建议》中,他从规划统筹、措施细化、责任体系、人才建设四方面提出系统性方案。为掌握第一手资料,他几乎走遍全市主要农业乡镇,与农民面对面交流,倾听实际需求。“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要考虑技术指标,更要考虑农民的使用便利。”这份饱含深情的建议,切实推动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在基层落地生根。
“信息化建设不仅关系政府治理水平,更直接影响为群众办事的效率。”秉持这一认识,黎虎将爱钻研的专业精神延伸至对信息化建设的思考。他提出《关于加强行政信息化建设提高政府服务效能的建议》,从理顺机制、统筹数据、归口人才三个维度,为全市数字化转型作出深度分析,并以“对内办公一套系统一个平台”的建议,推动政府办公平台逐步统一。
技术支撑:
用科技创新筑牢安全防线
“身处这个重视创新的时代,是一种幸福。我想尽我所能,以测绘科技与创新技术,守护美丽的张家界。”黎虎不仅是服务城市的建言者,更是技术实践的推动者。这句话,道出了他作为技术工作者的初心与使命。
“勇于探索新技术、新方法”,是黎虎履职中的重要标签。在他主导下探索建立的全市行政村地质灾害“精准避险转移”预案体系,成为张家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创新。该体系实现了“一村一案、一账一图”全覆盖,精准界定并严格落实避险转移五个关键环节,系统提升了临灾响应能力。

回顾创建过程,黎虎说:“我们花了近一年时间,走访了大量地质灾害隐患点,与基层干部、群众深入交流,才形成这套既科学又实用的体系。”该体系的成效在2023年桑植县洪家关乡“7·7”滑坡成功避险案例中得到充分验证。凭借精准预警与快速响应,成功避免了重大人员伤亡。这一案例因处置科学、预警及时、转移果断,被应急管理部风险监测和综合减灾司作为典型案例予以肯定并通报表扬。
“技术创新永无止境。”黎虎表示,“我们将继续探索无人机巡查、遥感监测等新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进一步提升防灾减灾的科技含量。”
除了地质灾害防治,他还将科技手段应用于乡村振兴。在莓茶产业监测项目中,他带领团队搭建数据平台,实时分析莓茶生长环境与生产流程的各项指标,为产业发展提供精准支撑。“科技不仅要守护安全,也要服务发展。”这是他一直秉持的理念。
责任担当:
在风雨中守护万家灯火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黎虎始终坚守的信念,也是他工作的根本遵循。自2022年负责地质勘查管理科以来,他用脚步丈量责任,走遍全市1086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5674户中高风险切坡建房户。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同事们称他为地灾防治的“守夜人”“吹哨人”和暴雨中的“逆行者”——这些称呼生动刻画了他的工作常态。在多次特大暴雨过程中,他昼夜驻守指挥中心,高频次调度、精准研判,确保每一条预警信息直达一线。在今年“6·18”特大暴雨期间,他连续多日坚守岗位,平均每日休息不足5小时,累计直接“叫应”基层负责人172次。

“那几天,值班室的电话几乎没停过。我们要时刻关注雨情变化,及时发布预警,协调转移群众。”黎虎坦言,虽然疲惫,但想到可能因此避免伤亡,就觉得一切值得。在他主导的“精准避险转移”体系支撑下,全市已成功实现11起地质灾害精准避险,紧急转移群众5万余人,有效避免55人因灾伤亡。
除了应急处突,黎虎更注重日常防范。每年汛前,他都会组织技术人员对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全面排查。“每一个隐患点都要走到,每一台监测设备都要检查。这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他语气坚定。
在黎虎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本厚厚的《张家界市地质灾害防治手册》,页边写满了密密麻麻的笔记。这本手册见证了他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付出与坚守。在他的技术参与和多方共同努力下,张家界市已连续22年实现地质灾害“零死亡”。这一成绩背后,是无数个如黎虎一般的工作者默默奉献的结果。
“履职永远在路上。”黎虎表示,从技术骨干到政协委员,未来他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以工程师的严谨、政协委员的智慧与城市守护者的深情,在专业与履职之间寻找最佳结合点,“把每一份提案写进现实,把每一次预警落到实处。”
责编:田锐
一审:田锐
二审:田育才
三审:宁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

下载APP
报料
关于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