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其雨 2025-11-10 15:12:27
文/熊其雨
生而如夏花,卑贱若篙草。你我皆草木,任它南北风。
湘北郊野,碧草无涯。若是久未归家的游子,会一眼瞥见涵闸孤塘外的流水沟,总有一味低调的野生植物在月夜悄长。离乡苦居,箪食无味,我想,唯有那份清香自来与白嫩脆口,在离人“胡不归”的心头萦绕。
霜降节气前后,通联湘莲池的浅沟里,野生虾鱼肆游,革命草夹杂水葫芦,向浅水淤泥处“攀爬”,只见细叶野茭瓜植株亭亭玉立,顺着叶柄往下扒,可见上细下粗、白绿相间的嫩茭瓜。想要尝鲜,不需问主家,大可采撷而归。

湘北地区的乡人,将茭瓜唤做篙苞,细细观之,可见其外壳呈淡虎皮纹,剥开状如泡沫的“海绵层”,末端处是一截硬质蒂子,顶端,则是极其软嫩的芯,仿佛掐得水出。茭瓜为禾本科菰属,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有庞大的匍匐根状茎。主杆高约1米,叶片扁平宽大,经霜后,叶片会渐呈灰白色,采撷茭瓜时若不注意,就会被如刀似剪般的锯齿叶片,豁出一道鲜红的血口,真是得来要费大气力。
《本草纲目》中记载:“菰本作苽,茭草也。其中生菌如瓜形,可食,故谓之苽,其米须霜凋时采收,故谓之凋苽,或讹为雕胡。” 作为吃货,我们不妨用肥舌“作证”:如是野生茭瓜,采回切开会发现黑色斑点,然却丝毫不影响食用,这是因菰黑粉菌寄生在茭瓜内,产生黑色孢子造成的,属自然现象。其实,茭白虽其貌不扬,但营养价值高,不仅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等,还含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有降血等妙效。
在不少长沙老饕口中,茭瓜被称作茭白或茭笋,用刀背拍散切小后炒擂辣椒,也可用其来煨红烧肉;更有湘菜大师,将这纯白的海绵状菜蔬,不紧不慢改刀成片,复切成可穿针的细丝呛炒牛肉丝,色香味俱全,可登大雅之堂。

寻常百姓家,亦有伺弄之法。在热水里“洗个澡”,捞出放凉,加盐、生抽、陈醋、姜蒜末和麻油凉拌,爽口又爽心,起锅时将热油淋在葱花圈上,香气向鼻子里钻时,瞬间顿悟人间烟火气和生活百味。特别是野生茭瓜,吃时有丝丝甜味,有人说,那是阳光雨露赋予它的鲜甜。难怪清代美食家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说:“茭白炒肉,炒鸡俱可。切整段,酱醋炙之尤佳。煨肉亦佳,须切片,以寸为度。初出瘦细者无味。”
依稀记得少年时,随大人到镇上赶集,挑着竹箢箕的老妇人,沿街边小路铺下蛇皮袋,将茭瓜叶盘成如发尾的密结,茭瓜瘦而长,一字排开,于晨阳中闪光,仿佛似从塘边刚刚采得。这不得不让人遐想联翩:灶里柴火正足,锅中菜油冒烟,将茭瓜薄片倾倒进锅,锅铲上下翻飞,只需佐少许盐,茭瓜即完成了蜕变。夹一筷子,细细嚼之,千金不换。
而在长沙近郊的洪山寺附近,一处野塘满布茭瓜,遗憾的是,不知是何人所植,能否采摘?但见菜农蹚沟渠水浇菜,忙得不亦乐乎,而绝无人上前采摘。疑惑之余,剥开茭瓜叶方才发现,茭瓜已被虫眼“缠身”或老态尽显,亦有露在外的部分,表层有白绿相间的硬壳,这,分明是它们直面外界风雨时,穿起的无声“盔甲”,软硬兼备。
夜雨敲窗时,真想不问忧愁事,愿闻秋夜野茭香……
作者简介:熊其雨,湖南华容人,长沙市作家协会会员,出版《华容风物集》《江荻新洲》等书籍,曾获湖南新闻奖、长沙新闻奖。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羊城晚报》《湖南日报》《晶报》《湖南散文》《潇湘晨报》《大湘菜报》《散文诗》《高中生·职教与就业》《高中生·青春励志》《长沙晚报》《今日女报》《株洲晚报》《永州日报》等报刊。
责编:何婷
一审:何婷
二审:丁伟
三审:瞿德潘
我要问

下载APP
报料
关于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