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质量”,非常“湘”——湖南省“十四五”质量强省建设综述

李成辉   湖南日报   2025-11-10 15:01:54

湘江奔涌,携质量之潮润三湘;麓山巍峨,擎强省之旗耀九州。

一别三载,盛会再启。11月10日下午,2025年全省质量大会将在长沙召开,质量这一关乎发展根基、牵动民生福祉的核心议题,再次成为全社会聚焦的“关键词”。

作为国家现代化的“压舱石”、国家竞争力的“金名片”,质量建设从来不是湖南发展的“选择题”,而是必须答好的“必答题”。深入实施质量强省战略,全力打造质量强国建设的“湖南样本”,湖南干劲如潮涌,闯劲似风雷。​

前不久,第五届中国质量奖评选结果揭晓,全国仅9家组织斩获主奖,我省隆平高科凭借在农业领域的质量深耕成功入选。这一喜讯不仅在行业内引发强烈关注,更成为湖南质量实力再攀高峰的生动注脚。

拼“质量”,有格局

质量二字,“质”字为首;强省之路,格局为先。作为经济大省,湖南始终以“大质量”理念推动发展,把质量工作融入全省发展全局。

战略部署精准有力。省委、省政府将质量工作摆在全局高度进行部署,出台《湖南省质量强省建设纲要》系列政策文件,市场监管部门协同质量强省厅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采取有力措施,强力推进质量强省建设。

考核激励成效显著。省委将质量指标纳入市、县两级党委政府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体系,省政府将质量强省工作纳入到“大抓落实”工作激励范畴,先后授予30个县市区质量工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质量强省投入超4亿元,真正让“拼质量”有动力、“干得好”有奖励。​

交流合作纵深拓展。主动对接国家战略,成功承办全国质量强县培育建设经验交流现场推进会,让“湖南经验”走向全国;积极拓展国际视野,与东盟、非盟等国际组织开展质量标准交流与合作,让“湘味”质量模式与世界接轨,为质量强省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拼“质量”,创品牌

品牌是质量的“代言人”,更是湖南的“金名片”。湖南以“全链条培育、全方位保护”的思路,让“湘字号”品牌从“单点闪光”变为“矩阵绽放”。

品牌机制不断健全。出台《品牌建设工程行动计划》,成立湖南省品牌建设促进会,构建起“培育-服务-评价-保护-发展”的品牌工作闭环。从政策扶持到专业指导,从维权打假到宣传推广,为品牌成长搭建“全生命周期”服务平台。​

品牌矩阵熠熠生辉。如今的湖南,品牌实力节节攀升:累计培育中车时代电气、隆平高科等中国质量奖(提名奖)企业10家,斩获大禹奖6个、鲁班奖92个,拥有中华老字号31个;评选省长质量奖57个、提名奖25个,认定湖南名品73个,地理标志商标、产品实现全省122个县市区全覆盖,“湘字号”正以高质量赢得市场认可。​

质量文化深入人心。连续多年举办“质量月”“湖南品牌故事大赛”等活动,让“品立湖南、质优天下”的理念深入人心;全省规模以上企业首席质量官覆盖率达到85%,“追求卓越”成为企业发展的内在追求——当质量意识成为全民共识,“湖南质量”便有了最坚实的群众根基。​

拼“质量”,强支撑

质量的提升,离不开硬核的支撑。湖南以“科技创新+标准引领+基础设施”为抓手,为质量强省搭建起坚实的支撑体系。

标准引领做强产业实力。坚持“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产业国际化”路径,创建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长株潭),建立中部六省标准化战略合作联盟;建成全国首个标准化产业集聚区——长沙市芙蓉区“标准化小镇”,2个国际标准化组织(烟花爆竹技术委员会、起重机技术委员会)秘书处、30个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落户湖南,让湖南在标准制定中拥有更多“话语权”,推动产业竞争力从“规模优势”向“标准优势”转变。

质量基础设施(NQI)效能释放。聚焦“要素协同、服务下沉”,推进衡山实验室、衡阳智能计量衡器产业园建设,在中部地区率先设立检验检测产业创新联盟。目前,全省拥有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25家、省级检验检测中心68家、各类检验检测机构1854家,检验能力覆盖全省122个县市区96%以上的主导产品;培育省级“工业质量标杆”174 家,建成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54个,累计服务企业超1.3万家——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从“大城市”到“县域镇”,质量服务触手可及。

创新开展质量“三强”行动。推动企业、产业、区域质量协同提升:中联重科入选全国质量强国领军企业培育名单,工程机械、轨道交通两大万亿级产业链跻身全国百个质量强链重点项目,21个县市区列入国家质量强县培育库,形成“企业强质量、产业强根基、区域强特色”的良性循环。

拼“质量”,严监管

质量安全是“生命线”,监管是守护这条“线”的关键。湖南以“严字当头、智慧赋能”的思路,让质量监管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风险防控精准高效。在进出口消费品、危险化学品等领域设立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点,提前排查隐患;推进住宅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试点,为业主筑牢“质量保障网”;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一体两翼”(以监管为主体,以检测和标准为两翼)综合监管体系,年定量检测量突破12万批次,让“舌尖上的安全”“住家的安心”有了坚实保障。

监管执法坚决有力。聚焦食品药品、特种设备、重点工业产品等民生领域,保持“零容忍”的监管高压态势。“十四五”期间,全省共查处质量违法案件3.5万余件,涉案货值超8亿元,查办了一批典型案例,有力震慑质量违法行为,维护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消费者合法权益。

监管方式高效融合。建立健全企业质量信用档案,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监管”,让守信者“一路绿灯”、失信者“寸步难行”;依托大数据、物联网技术,搭建“数字合格证云平台”,为2.8万家企业制发产品“数字身份码”2亿张,实现“从生产到消费”的全链条可追溯——从“人海监管”到“智慧治理”,湖南让质量监管更精准、更高效,也让消费者更放心。

拼“质量”,更高质量

质量是发展的“基石”,更是民生的“底色”。湖南以“产品、工程、服务、环境”四大质量协同提升为抓手,让“高质量”真正惠及千家万户。​

产品质量显著增强。全省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94.29%,创历史新高;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连续五年稳定在98%以上,药品抽检合格率100%——从工厂生产的机械零件到超市货架的食品粮油,从田间收获的稻谷茶叶到药店售卖的药品器械,“湖南造”的质量底气越来越足。​

工程质量坚实稳固。工程质量一次竣工验收合格率达99.8%,在建水利工程项目质量抽查合格率100%,交通工程项目质量总体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从长沙地铁的平稳运行到高速公路的畅通无阻,从水利设施的坚固耐用到住宅建筑的安全舒适,“湖南建”的品质口碑越来越响。​

服务质量优化升级。新增省级文旅融合示范区15个,五一商圈、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等14地入选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公共服务质量监测连续多年稳居“满意”区间——从景区的贴心服务到商圈的便捷体验,从政务大厅的高效办事到社区的暖心服务,“湖南服务”的温度越来越暖。​

环境质量稳步向好。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98.6%,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超90%,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87.6%,六项污染物浓度均值连续四年达标——从湘江的清澈碧波到城市的蓝天白云,从乡村的绿水青山到公园的鸟语花香,“湖南生态”的颜值越来越高。

从田间地头的“一粒种”到车间里的“一台机”,从城市里的“一个商圈”到乡村的“一片茶园”……湖南拼“质量”,拼的是坚实的质量基础支撑,拼的是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拼的是牢固的质量安全保障,拼的是数量居全国前列的质量标杆,拼的是“湘字号”的高质量美名。

质量之路从无捷径,唯有“一步一个脚印”拼出来、干出来。在湖南“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质量追求之路上,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质量竞争新优势,正持续积聚、加速释放,并以“乘数效应”赋能全省高质量发展——

“非常‘湘’的质量故事”也将越来越精彩!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高洁

一审:高洁

二审:陈大勇

三审:周韬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