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湘黄盖镇:巧解秸秆难题 蹚出绿色新路

李巧云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11-06 15:28:39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11月6日讯(通讯员 李巧云)秋收后的临湘市黄盖镇,田间不见浓烟,只有打捆机有序作业,将水稻秸秆压实成捆,转运至新建的收储中心。作为昔日的黄盖湖农场,该镇依托平坦地势与规模种植优势,正积极探索以打捆离田为主的秸秆资源化利用模式,全镇2.4万亩水稻秸秆正逐步实现全量利用,成为推动农业绿色循环的新资源。

黄盖镇地处湘鄂边界,秸秆禁烧监管难度大。“必须先行先试,走出一条可复制、能推广的新路子。”黄盖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镇结合各村地理条件和种植结构,实行“分类量化、精准利用”模式,将全镇中晚稻种植面积、干草总量、农机数量、镇村组干部及党员全部纳入“一张图”,构建起“镇——村——网格”三级管理体系。113名党员干部根据网格走村入户,开展“五个一”宣传引导工作,让禁烧观念入脑入心。同时,借助铁塔视频监控、无人机巡飞、镇政府顶楼观察哨等“人防+技防”手段,实现火情早发现、快处置,筑牢禁烧“防火墙”。

面对资金压力,黄盖镇仍优先保障秸秆综合利用专项经费100万元,用于购置粉碎机、打捆机共17台,组建专业队伍,并为三个村分别配套5万元,支持收储大棚建设、宣传巡查和应急处置。“针对近期持续阴雨导致的田块湿软问题,我们已规划在泥泞较重区域实施履带式打捆机作业1万亩,确保离田工作顺利推进。”该镇积极引进长沙利德浆料、湖北凯迪绿色能源等企业参与秸秆资源化利用,探索建立覆盖离田、收储、运输、利用等环节的补贴机制,有效激活市场主体和农户积极性。

面对边界乡镇秸秆“运输远”的共性痛点,黄盖镇化地理劣势为区位优势,将湖北境内的加工企业转变为便捷的跨省消纳通道。为此,该镇依托项目资金建成3座秸秆收储中心,总收储面积达3000平方米,有效打通“田头到车间”的关键一环。团山社区供销合作社等积极担当,调配专业机械与人员,无偿为农户提供打捆离田服务。网格干部带头,发动群众合力将草垛转运至机耕路旁,为集中运输扫清障碍。如今,这些离田秸秆通过“机械打捆——农户离田——村级收储——镇级利用”四级网络,直供湘鄂两地的能源与制造企业,最终转化为燃料和高价值工业原料,逐步走出了“点草成金”、生态与经济双赢的绿色发展路径。

责编:兰萍

一审:兰萍

二审:刘宇丽

三审:丁会云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