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小湘丨不以铁腕反腐将后患无穷

恒光   新湘评论杂志社“指点”微信公众号   2025-11-05 09:51:59

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坚定指出:“不以铁腕反腐将后患无穷。”这一重要论述,深刻反映出铁腕反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腐败手段不断翻新、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的当下,唯有始终保持正视问题的勇气和刀刃向内的坚定,将铁腕反腐进行到底,才能为实现“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坚强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上掷地有声的话语有着深刻的含义。在笔者看来,若不以铁腕反腐,就会带来以下两个方面的恶果。

一方面,不以铁腕反腐,将会对政治生态带来“溃堤效应”。无数的历史教训证明,任何一个政党或者政权姑息纵容腐败,必然陷入“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当清廉的干部被排挤,当投机腐败分子占据关键岗位和重要位置,人们便会对用人机制丧失信心。

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就是为了阻断腐败带来的“多米诺骨牌”。若放弃铁腕反腐,曾经扭转的“宽松软”局面可能反弹,甚至侵蚀党的执政根基。

另一方面,不以铁腕反腐还会失去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损害群众的切身利益,群众反映最强烈。从“校园餐”管理问题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从医药领域乱象到侵害困难弱势群体利益行为……每一桩、每一件都直接关系到百姓冷暖和民生福祉。

据国家监委2024年底发布的报告,党的二十大以来,全国监察机关共查处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76.8万件、处分62.8万人,移送检察机关2万人,让群众真切感受到正风反腐加力度、清风正气在身边。若放弃铁腕反腐,对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长此以往便会让人民群众“寒了心”,削弱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

近年来,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持续发力、纵深推进,伪装变异、花样翻新的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已成为污染政治生态、破坏发展环境的主要危害源之一,这更凸显出铁腕反腐的必要性。

在其中,有的腐败分子精心设计交易过程、资金流向、收益结算,为腐败行为披上“市场化”“专业化”的隐身衣,企图以民事行为、市场交易来掩盖权钱交易本质;有的通过打“时间差”将手中权力“期权化”,在离开工作岗位或退休后才兑现利益;有的利用“影子公司”“影子股东”隐居幕后,利用自己的职务影响为公司经营站台撑腰,在甲方和乙方的双重角色中切换,亦官亦商……这些“变异”的腐败现象,若不以铁腕惩治,久而久之便会形成新的腐败温床。

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为实现“十五五”规划而奋斗。只有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一刻不停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才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磅礴力量。因此,将铁腕反腐常态化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也是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关键举措。

筑牢“不敢腐”的震慑防线破解腐败难题,必须始终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只有以雷霆之势清除危害党的肌体健康的毒瘤,让腐败分子无处遁形,才能不断强化“不敢腐”的震慑力。

扎紧“不能腐”的制度笼子。腐败的本质是权力滥用,许多腐败问题都与权力配置不科学、使用不规范、监督不到位有关。因此,必须扎紧防治腐败的制度笼子,完善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形成靠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长效机制。与此同时,积极运用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精准识别廉政风险,推动审批监管、执法司法、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监督机制改革,堵塞制度漏洞,压缩腐败空间。

夯实“不想腐”的思想根基。理想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仰缺失是诱发腐败的根源。只有始终用理想信念强基固本,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用优秀传统文化正心明德,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才能从思想深处消除腐败动机。

踏上新征程,我们对反腐败斗争形势要异常清醒、态度要异常坚决,决不能松懈,决不能手软。唯有将铁腕反腐进行到底,才能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才能为实现“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保障。

责编:万璇

一审:万璇

二审:蒋茜

三审:周韬

来源:新湘评论杂志社“指点”微信公众号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