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焕玉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11-04 10:06:49
文/王焕玉
慈利县原龙潭湾乡潭口村木龙潭峡谷,两岸高山耸立,悬崖峭壁,空谷幽深,鹰飞猿啼;河岸时有泉洞,或高或低,或深或浅,碧水涟涟。峡谷上游,南北两边突然地平坡缓,豁然开朗,宛如一双大手向远方徐徐舒展,又如双掌合捧状微挡河道;悠悠溇水在这里形成水深潭阔、藏鱼丰富的特殊地貌,这一地段,南岸叫黄家台,北岸叫夏家凸。两岸住民闲时捕捞,不仅自给,还划舟出谷,将鱼贩到山外,换回油盐酒米及日用品,有史以来这里被赞称“世外桃源”。
黄家台的李伯老家是桑植县南岔人,捕鱼世家。20世纪20年代驾舟溇水,领着一群鸬鹚顺流而下,来到木龙潭,见这儿山好水好人更好,十里长潭,水光山色,上方更有很多沙石河滩,是长期捕鱼的好地方,于是便租房定居夏姓房主人家,夏家长女翠翠见其五官端正,身强力壮,勤劳肯干,且憨厚诚实。日久生情,彼此爱慕,两年后水到渠成,结为连理。不久便在离老丈人家不远、离河水四十米处一废弃的石灰窑旧址上修建房屋,落地生根,开枝散叶,从李家小伙子,成长为李叔、李伯。他的长子体大腰粗,精明能干,从父学艺,父子俩成了捕鱼能手,水上英雄,闻名慈利桑植一带。
十里木龙潭的巨浪细水以及上方数个沙石河滩留下了李伯父子坚实的足迹,渔舟、渔网、盘钩、渔篓等捕鱼工具和鸬鹚在这里发挥到极致。特别是他们家门前的岸边有一口山泉,冬暖夏凉,是得天独厚的渔场。每当春夏洪水来临,河水变浑,溇水河里的小肥鱼便成群结队地涌向泉洞,父子俩用专制的篾篓捕捞。这渔篓肚大口小,高约一米,底部竹篾向内编制,由大到小,一尺有余,上端编制成小碗大的口子,鱼儿只能进不能出,捕捞放篓时,大头朝外,小口用编织盖扣好固牢,插进洞内,用绳索系好,再捆扎在岸边小树或岩石上,渔篓上面压着石头,以防河水冲漂渔篓。小肥鱼源源不断地钻进渔篓。一场洪水过后,可收获上百斤小肥鱼,小肥鱼自带油脂、肥而不腻,肉厚刺弱,味香可口,是上好的美味佳肴。
鸬鹚捕鱼是最理想的方法,一人喂养三五只鸬鹚,出发捕鱼,少则一二十斤,多则上百斤,如有一只肯干活的,当地人称“当家鸬鹚”,向来是不会空手而归的。他们除秋冬白天打捞外,春夏晚上还在渔舟船头用一个带有一米长木把的铁笼子,放满带有松油的木柴,点火后放出鸬鹚叼鱼,行内话为“照夜火”,照夜火只为捕点少量的鱼作为鸬鹚食料。
桑植、慈利两县,鸬鹚捕鱼人多,行话称之为“鸬鹚客”。一县或一个区域都有一个鸬鹚客“头人”,李伯也是其中的头人。他们相互协商,根据情况决定在溇水的某些大潭、长潭禁渔,如桑植的“桂竹湾”“廖城山下”“人潮溪新滩”,慈利“木龙潭”“龙潭湾”“后港潭”“江垭西门潭”等区域。两三年后,由那几个头人协商分别通知所有渔民轮换开潭捕鱼,在哪个潭集中捕捞。他们就在那个潭中分段拉网拦住河段,让所有鸬鹚下水驱赶鱼群,成群结队的鸬鹚叽叽喳喳,集结成队,穿波汆水,尽力驱赶,让鱼群自投罗网,一网下来少则几百斤、多则上千斤。收工后,直接卖给那些跟着渔队跑的商贩。若碰上天气特别寒冷,则直接让鸬鹚叼鱼,那场面最为壮观。开潭后,两县渔夫集中,百十支渔舟往来穿梭,场面竞争十分激烈。在那种场合下,鸬鹚是不分你我的,发现鸬鹚叼到鱼时,谁抓到谁得。据说桑植县有位姓曾的后生,眼极腿快,且有轻功,水上功夫十分了得,能跳过上十支小渔舟抓到叼住鱼的鸬鹚、然后几个跳跃,返回自己的渔舟,取出鱼来 放进鱼篓,再给鸬鹚奖赏一条小鱼。招来渔友阵阵欢呼,赞不绝口。有一位中年渔夫,一时兴起,放开喉咙,唱起了溇水渔歌:“我放鸬鹚游江湖,交朋结友天下走,慈桑渔友一家人,忙完活儿干杯酒……”。鸬鹚也分不出谁是主人,继续汆水开捕。有时会见到两只或三四只鸬鹚共同抬起一条几十斤重的大鱼,它们有的叼住鱼头,有的叼住鱼尾,有的叼住鱼的肚皮、脊翅,齐心协力将鱼抬出水面后,尽情原地戏耍,等待主人捞取。此时便由头人们划舟过去,用舀网和渔杈铁钩共同将鱼捞起,并由头人们协商合理分配。渔民们行走江湖,讲究的是江湖规矩,大家都听从头人们的调解分配,皆大欢喜。
别看渔夫用鸬鹚捕鱼时很是风光,可饲养一只得力的鸬鹚并不轻松。从孵化出幼崽开始,一直便是个精细活儿,首先得把母鸬鹚喂得饱饱的,养得肥肥的。母鸬鹚将吞下的鱼虾,通过反刍,将白色的乳汁嘴对嘴地给小崽投喂。万一鱼虾不足,便用豆腐代替。一个星期幼崽可下河游泳,半年便跟随父母汆水叼鱼,一年左右能独当一面,生活独立。渔民将一只幼崽驯养成年,倾注渔民的汗水和希望。此时我不由得想起宋代诗人邵定的五言绝句《渔家》:渔家临水住,春尽无花开,年年谢流水,流得好花来。
李家父子终身捕鱼为生,大集体时,他们发挥特长,是生产队里的副业人员,每月给生产队上交规定的经费,折合工分后分配粮油,居家生活。
改革开放后,李家父子都年迈在家,颐养天年。20世纪90年代,江垭大坝建成蓄水,溇水渔家随着移民大军迁往外地,子孙后代更新工种,生活锦上添花、幸福美满。
责编:向韬
一审:向韬
二审:田育才
三审:宁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

下载APP
报料
关于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