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25-11-03 11:18:41
在郴州市苏仙区精神病医院的躯体运动室内,36岁的阿朗(化名)正在护理员的陪同下,专注地在手控椭圆机上运动。
从最初肢体协调困难,到如今能坚持运动10分钟,康复成效显著。
一旁的乒乓球台前,阿朗的哥哥阿明(化名)正与同伴切磋球技,动作娴熟。
阿明、阿朗兄弟俩均患有精神类疾病,既是民政部门兜底保障的特困对象,也是尚未消除风险的防返贫监测户。
两年前,民政干部入户走访时发现,兄弟俩蜷缩在阴冷的屋内,害怕见生人。尤其是阿朗,因严重甲亢导致眼球凸出,瘦弱的身躯裹着脏乱的衣物。
他们的大哥阿勇(化名)远在国外打工,家中仅有智力障碍的母亲。兄弟俩缺乏有效监护,饮食、服药均不规律。“不仅吃饭饥一顿饱一顿,服药也时断时续,导致病情持续加重。”
民政部门立即联动苏仙区精神病医院,为兄弟俩开通绿色救治通道。入院后,兄弟俩被安排在同一病房,医生为他们量身定制了个性化治疗与康复计划。兄弟俩每日饮食、服药规律,坚持体能训练,且能与他人正常交流。
“阿朗病情已趋于稳定,甲亢症状得到有效控制;阿明也逐渐变得爱笑了。”若康复状态持续向好,医院将为他们增设生活技能训练课程,助力其实现独立生活。大哥阿勇倍感欣慰,“感谢政府的帮助,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让我能安心在外工作。”
阿明、阿朗兄弟获得“新生”,得益于苏仙区民政局与苏仙区精神病医院签订托养协议,启动“政府兜底+专业机构托养”新模式。
这一模式精准解决了特殊群体“照护难”问题。镇村民政专干负责走访排查“弱监护、无监护”家庭,精准识别救助对象;区民政局搭建资源桥梁,提供专项资金保障;区精神病医院为入住对象提供基础保障、专业干预、康复赋能等集中供养服务,三方协同为特殊群体构建起“医疗—养护—康复”全链条保障网。同时,民政部门每月开展一次探访,持续跟踪受助对象在院情况。
目前,首批13名受助对象已全部完成入院评估,并签署《集中供养特困人员服务协议》,接受专业照护。
“民生保障没有终点。”苏仙区民政局社会救助股负责人何纯表示,苏仙区将持续把符合条件的困难对象全部纳入救助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让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更有奔头。同时,进一步夯实防止返贫帮扶与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并轨试点工作,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擦亮“郴心救助”品牌,让兜底保障更有温度。
统筹:詹娉俏
文案:杨鸿雁
摄像:龚武祥
剪辑:李璐
配音:陈昱旬
鸣谢:
郴州市苏仙区民政局
郴州市苏仙区精神病医院
责编:杨鸿雁
一审:杨鸿雁
二审:蒋茜
三审:周韬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

下载APP
报料
关于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