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31省份前三季度GDP排名来了

  决策杂志   2025-11-01 20:57:43

10月31日,随着西藏自治区发布2025年前三季度主要经济数据,31省份2025年经济“三季报”均已出炉。

从经济总量上看,粤苏携手迈进10万亿台阶,排名前十位的省份均超4万亿,其中,上海、湖南首破4万亿。从经济增速上看,西藏以7.1%领跑,20省份跑赢全国5.2%的增速。

前三季度经济“成绩单”上哪些省份表现亮眼?区域经济格局又出现什么样的新变化?一起来看。

01

粤苏跨入10万亿

上海、湖南首破4万亿

先看经济总量。

2025年前三季度,广东、江苏突破10万亿元,广东稳居榜首,达到105176.98亿元,江苏以102811亿元位居第二。

策叔注意到,与2025年上半年相比,广东、江苏之间的总量差距扩大,由近五年来同期的最小差值1757.6亿元,增至2365.98亿元。这场“粤苏争霸赛”还没有到终局之时。

排在第三位的是山东,经济总量为77115亿元。2024年四季度,山东单季经济总量完成约2.6万亿元,今年山东GDP突破10万亿元的可能性非常高,有望成为全国第三个“10万亿俱乐部”成员。

浙江以68495亿元位居第四;四川位居第五,达到49322.2亿元。

接下来是河南、湖北、福建、上海、湖南,地区生产总值位居第6位至第10位。

综合来看,今年前三季度,排名前十的省份,GDP均超4万亿。其中,上海和湖南是首次超过4万亿元。紧随十强省榜单的是安徽、北京、河北,也都突破了3.5万亿。综合来看,共有13个省份的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5万亿元。

经济总量的变化,直接带来一些省份位次的改变。与2024年全年排名相比,重庆超过辽宁,从第17名上升至16名,其他省份排名保持不变。

前三季度,重庆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4%,全市集成电路产量88.23亿片,增长61.6%;新能源汽车80.45万辆,增长35.4%;液晶显示屏3.70亿片,增长28%。

同时,文旅消费持续火热。作为新晋中国“消费第一城”,前三季度,重庆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83亿元,增长3.6%。随着城市IP热度持续提升,外地游客数量大幅增加,带动相关消费持续增长,前三季度,重庆市实现餐饮收入1857.61亿元,增长5.4%。

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在拉萨举行 图源:新华社

02

西藏领跑

20省份增速超全国

从经济增速来看,西藏以7.1%的增速领跑全国;甘肃紧随其后,为6.1%,位列第二;湖北以6%的增速排在第三。

先看西藏。作为西部地区省份,西藏的经济增速多年来一直保持较快水平,连续3个季度位居全国前列,背后是多项“全国第一”。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8个月位居全国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续4个月位居全国第一。

再看甘肃。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1%,增速比全国高0.9个百分点,连续15个季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甘肃凭什么能?这主要得益于甘肃工业、进出口、文旅增长强劲。

工业方面,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继续加快,高于全国3.4个百分点,连续26个月位居全国第一方阵。支柱行业中,有色、电力、冶金两位数增长,对规上工业贡献率超过七成。

作为“一带一路”沿线重要省份,甘肃进出口势头强劲。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继续两位数增长,增速高于全国10.5个百分点,其中机电产品出口增长10.1%,电动汽车、光伏产品、锂电池等“新三样”产品出口增长23.5倍。

同时,甘肃文旅市场也持续火热。前三季度,甘肃省共接待游客4亿人次、实现旅游花费3156亿元,分别增长8.05%和12.31%;接待入境游客29.9万人次,增长62.04%。

最后看湖北。经济前十省中,湖北表现亮眼,GDP增速达到6%,位居经济十强省第一位,呈现高于全国、大省领先、中部领跑的竞进态势,较好发挥经济大省挑大梁作用。

值得关注的是,同样作为西部省份的宁夏,以5.8%的增速位列全国第四,经济规模首破4000亿。前三季度,宁夏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8%,比全国高1.6个百分点,连续45个月高于全国;“三驾马车”增长动力强劲。其中,进出口总值159.9亿元,增长8.9%,比全国高4.9个百分点。

从全国来看,共有20省份的经济增速超全国(5.2%),分别是西藏(7.1%)、甘肃(6.1%)、湖北(6%)、宁夏(5.8%)、浙江(5.7%)、山东(5.6%)、河南(5.6%)、北京(5.6%)、四川(5.5%)、上海(5.5%)、河北(5.5%)、新疆(5.5%)、江苏(5.4%)、湖南(5.4%)、安徽(5.4%)、江西(5.4%)、陕西(5.3%)、重庆(5.3%)、广西(5.3%)、吉林(5.3%);福建增速为5.2%,与全国增速持平。

湖北武汉秋日云雾美景 图源:新华社

03

经济大省挑大梁

长三角打头阵

中部地区发展提速

梳理31省份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数据发现,新趋势值得关注。

一是经济大省挑大梁。

“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指出,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前三季度,经济大省以实际行动扛起了稳大盘、促发展的关键责任,在全国经济格局中的“压舱石”作用愈发明显。

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等全国经济十强省合计实现GDP达61.99万亿元。其中,有8个省份经济增速跑赢全国水平,成为“经济大省挑大梁”这一称谓的最好诠释。

梳理发现,经济十强省的“强”主要源于工业、消费、外贸三重动力的协同支撑。

工业领域,8个省份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跑赢全国,为经济总量突破蓄积动能;消费领域,7个省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超过全国;外贸方面,经济十强省贡献了全国超七成的进出口总额。

二是长三角打头阵。

前三季度,三省一市合计实现GDP达25.18万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24.81%,较上年同期提升了0.38个百分点,再创新高;从增速看,沪苏浙皖均跑赢全国。

细看数据,长三角经济的“含金量”,靠的是创新的“含新量”。

上海市三大先导产业持续领跑,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前沿领域增速突破两位数;

浙江省新质产品供给引人注目,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新能源汽车等产量呈井喷式增长;

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占比突破关键阈值,高端制造多点开花,光纤光缆、锂离子电池、智能设备等领域实现两位数增长;

安徽省汽车产量、新能源汽车产量和汽车出口量均位居全国第一,前三季度分别达到240.44万辆、121.63万辆和80.2万辆,其中,汽车出口增加17.8%。

同时,安徽的高技术制造业也实现爆发式增长,增加值增长27.8%;电子信息产业增长35.6%,增速比全国快24.7个百分点,为全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38%、居各行业之首。

长三角三省一市的经济增长,还得益于外贸的新突破。前三季度,三省一市进出口总值达12.62万亿元,同比增长6.6%,占我国同期进出口总值的37.6%,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

三是中部地区发展提速。

前三季度,中部六省中,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GDP增速均“跑赢”全国大盘,湖北增速更是位居经济十强省第一位,呈现出进击态势。

从产业看,工业成为中部经济的主要支撑。各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均在8%左右。其中,安徽、河南两省分别达到8.8%、8.4%;江西、湖南、湖北分别达7.9%、7.8%和7.7%,均超6.2%的全国平均水平。

外贸表现同样可圈可点。安徽以7262.5亿元的进出口规模领跑中部,增长15.7%;湖北以25.3%的增速位居前列,进出口总额达6176.9亿元;河南6431.8亿元的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增长18.7%。三省增速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1.7、21.3和14.7个百分点,展现出强劲的外贸竞争力。

步入2025年第四季度,随着各省市区奋力“十四五”收官,“十五五”即将开启,都在增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责任感、紧迫感,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抢抓时间窗口,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既要全力冲刺确保“十四五”收好官,也要科学谋划确保“十五五”开好局,更要立足长远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责编:成俊峰

一审:姚茜琼

二审:彭彭

三审:文凤雏

来源:决策杂志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