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商闪烁 产业繁花!2025“长沙企业家日”启幕!@湖南日报

杨文韬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11-01 08:35:38

刊载于《湖南日报》2025年11月1日05版

杨文韬

麓山巍巍,见证着星城产业迭代升级的铿锵步伐;湘江奔流,激荡着新质生产力加速成长的澎湃动能。

2021年,长沙以城市立法的形式,将11月1日设立为“企业家日”。如今,这一天早已超越仪式性致敬,沉淀为“尊商、重商、亲商、安商”的城市精神内核,构筑起政企同心、共生共荣的坚实桥梁。

近年来,在长沙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升级服务能级,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当好民营企业的“服务员、守护者、知心人”。

长沙市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

眼下,一批批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正如林木般拔节生长,一个个政企携手、双向奔赴的生动故事在这片热土上不断上演——长沙,正以一座城的温度与力量,致敬每一位砥砺前行的企业家。

星聚湘江:湘商回归,共筑发展新格局

“诚邀大家成为长沙产业发展的‘合伙人’、招商引智的‘牵线人’、改革创新的‘献策人’、城市形象的‘代言人’。”2025年初,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吴桂英向全球湘商发出的诚挚邀约。

这场邀约的起点,是2015年湖南省启动的“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行动。长沙市工商联以乡情为纽带、以共赢为目标,探索出一条招商引资的新路径,催生出“企业回迁、资本回流、项目回投、总部回建”的“湘商回归”雁阵效应。

通过连续11年的精耕细作,这一活动已从简单的情感联谊升级为集情感共鸣、政策解读、产业对接于一体的长效平台,成为对非制度性社会资本的智慧运用。近十年间,这份诚意换来了丰硕成果:累计促成签约项目逾300个,总投资额达2700亿元,湘商总部基地扎根大泽湖海归小镇,东方雨虹研发中心等一批高质量项目相继落户。

企业“回得来”,更要“留得下、发展好”。为此,长沙构建起全链条服务体系:“麓山智荟—长沙企业院校行” 架起产学研融合桥梁;上市专家服务团和上市公司董秘联谊会提供精准服务;联合高校及人社部门举办的专场招聘活动,479家企业释放超10000个岗位。

随着格局不断拓展,“归雁”有了更广阔的天地。长沙连续六年举办长株潭民企创新活动,2025年召开的长株潭三市工商联(总商会)联席会议,推动党建联建、产业协同等九大领域深度合作,为湘商发展破除区域壁垒。

土壤肥沃,自见花开。根据2025年上半年数据显示,长沙民营经济增加值达4962.58亿元,同比增长5.0%,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65.0%——民营经济已成为支撑区域发展名副其实的“压舱石”。

星耀征途:品牌赋能,精准滴灌助力成长

“企业应该在垂直细分领域持续拓展、不断深挖,就像把‘一厘米宽度’做到‘一万米深度’。”湖南睿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博文在“星商学”研学活动后的感悟,道出了长沙一大批民营企业正在走的路——不做大而全,专注专精特新。

近年来,长沙以“星商之声”平台为牵引,持续打造“星商大讲堂”“星商学”“星商说”“星商夜话”“星商通”等特色活动,形成了从思维启迪、能力提升到问题解决的全方位赋能体系。曾经“政府端菜、企业用餐”的单向服务模式,已转变为政企协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共治新格局,共同催生着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星商学”——企业家的“充电课堂”。2025年4月,长沙组织民营企业家奔赴杭州、无锡开展专题研学,深入阿里巴巴云谷园区、探访杭州“六小龙”企业集群展厅,围绕人工智能与数字化变革等前沿议题,实地汲取先进经验,探寻转型发展的“他山之石”。

星商说第四季·高校行启动仪式。

“星商说”——点燃梦想的创新舞台。2025年5月,第四季“星商说”先后走进湖南大学、长沙学院,深化校企协同创新,全力托举大学生“背着双肩包创业”的梦想。路演环节,提前精准推送的项目信息吸引了百余位企业家踊跃参与。现场“天地领航”等三个优质项目获得深度点评,并实现初步合作意向的现场对接。

“星商夜话”——破解瓶颈的政企对话平台。围绕中非经贸、跨境电商、浏阳青商等主题,2024年长沙连续举办三场专题夜话。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与企业代表围桌而坐,直面行业瓶颈与企业具体困扰,诸如外贸企业产品出口海关编码归类等实操性难题,在现场得到有效协调与解决路径。

“星商通”——汇聚活水的金融桥梁。面对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长期困境,构建起“政会银企”四方协同的金融桥梁。在2025年的一场专项对接会上,该平台精准汇集了44家企业、总计3.57亿元的融资需求,实现了金融活水的定向滴灌。自2022年启动以来,“星商通”已累计直接服务民营企业超千家。

在夯实国内金融基础的同时,长沙更进一步,将服务触角延伸至全球市场。在2025年7月举行的“国企民企协同出海推进会”上,长沙系统性地发布了覆盖国家、省、市三级的“企业出海政策包”,并整合银行、律所、商协会及驻外机构等资源,形成强大的“企业出海服务包”。

……

据统计,截至2025年9月底,长沙精准对接民企需求,已助推500余家企业发布并对接各类供需项目千余项,成功促成“政产学研用投”协同发展的中医药创新联合研发中心等标志性项目落地,切实成为民营企业成长路上的“核心加速器”。

星繁沃土:生态优化,筑牢发展坚实后盾

“企业发展最怕‘维权难’,长沙的法治保障让我们能安心经营。”一位民营上市公司负责人的朴素话语,道出了长沙营商环境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长沙围绕“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目标,以创新服务与法治建设为抓手,将“软环境”转化为“硬实力”,打造“热带雨林式”营商生态。

机制创新畅通政企沟通——早在2023年底,长沙市工商联就印发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陪跑护航”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通过实施七项行动,为企业提供全周期“陪跑式”服务。在此框架下,长沙进一步健全“全覆盖、全方位、全天候、全流程”的“四全”政企沟通模式,着力疏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具体怎么跑?39位市领导“对口”联系71家重点民企和22家商会;“万名干部进万企”优化营商服务,“百名行长进百企”精准输送金融支持。这套政策与服务组合拳,为民营企业在长沙安心发展、稳步成长提供了坚实基础与有力保障。

数字赋能提升服务效能——着力构建“五个一”服务体系,实现营商信息“一网通览”、惠企政策“一码查询”、涉企诉求“一号响应”、企业办事“一站直达”。其中,12345-1“政企通”专线作为“总客服”,高效响应企业需求。2025年1-9月,在线办结诉求11.8万件,转办办结5.6万件,问题解决率95.1%,回访满意率98%。

法治护航构筑权益屏障——率先建立“工商联+公检法司”多元协作机制,通过“共商、共办、共建、共处、共促、共治”的“六共”举措,形成全域联动法治格局。与司法局明确涉企检查“清单化管理、备案制执行”,减少重复打扰;与检察院共建“法治护链”平台,重点打击侵犯民企知识产权等行为。长沙某企业“商标侵权案”还入选了全国知识产权典型案例。此外,全市布设有47家商会调解组织,近三年累计成功调解商事纠纷6169件,涉案标的额达40.32亿元。

优良的营商环境,孕育出蓬勃的发展生机。截至2025年9月,长沙经营主体总量已接近200万户,同比增长8.1%。民营经济持续壮大:全市86家上市公司中,民企占56家;2025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长沙6家企业上榜。

这份强大的活力与吸引力得到了全国范围的认可:在“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活动中,长沙连续三年位列全国前十,近三年排名与口碑持续位居全国前列,成为投资者和创业者心目中名副其实投资兴业的“优选地”。

“星商”闪烁,源于营商沃土的持续滋养;产业繁花,赖于发展生态的精心培育。在这片始终将企业家视作“自己人”的沃土上,每一位闪烁的“星商”,都将是推动长沙迈向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正在这里——扎根、发光、前行,共同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精彩篇章。

(本文图片均由长沙市委统战部提供)

责编:封豪

一审:封豪

二审:王文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