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智慧 张思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10-30 10:18:28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10月30日讯(记者 上官智慧 通讯员 张思)10月28日晚,第十五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声乐(民族)决赛现场,随着《棒棒捶在岩板上》的最后一个音符落下,吉首大学副教授郁留成的演唱赢得全场持久掌声。他凭借三首桑植民歌斩获第三名,以 96.86 分的成绩将这一国家级非遗带入中国音乐最高殿堂,更开创了金钟奖史上连续演唱同一地域民歌的先例。
作为经中央批准的国内音乐最高荣誉,本届金钟奖汇聚全国近千名顶尖人才,竞争异常激烈。郁留成在复赛以《一对喜鹊飞上坡》崭露头角,决赛再献《挑茶郎从门前过》《棒棒捶在岩板上》,三首民歌以生动的方言衬词和鲜明的劳动节奏,把观众瞬间拉进澧水河畔的田间地头。
这背后的桑植民歌,更是流淌了两千年的音乐活化石。起源于原始农耕时期的桑植民歌,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桑植这片土家族、苗族聚居的红土地上,孕育出 1 万多首传世歌谣。从薅草锣鼓的劳作号子到傩腔的原始遗风,其独特的三句体结构和润腔技巧,早已成为中国民歌研究的珍贵范例。这片贺龙元帅的故乡,曾见证两万儿女投身革命,红色记忆更让民歌多了份厚重底蕴。
“把源自土地的歌声带到这里,是我的责任与荣耀。” 评委会专家们纷纷表示,郁留成的演唱既保留了桑植民歌质朴粗放的本色,又以专业功底赋予其艺术张力,让大家看到非遗的当代活力。
“这一刻不仅属于我,更属于孕育这些歌声的奇峰秀水。”赛后郁留成难掩激动。这位土家族歌者坦言,能在金钟奖连续演绎三首桑植民歌创下了赛事新纪录。“当我把《棒棒捶在岩板》的劳动号子带上国家最高舞台时,听见台下观众跟着节奏轻轻跺脚,就知道这些扎根泥土的歌声真正活起来了。”他抚着胸前的选手号牌说,民歌传承不只是保存古董,而是要让古老的旋律继续叩击当代人的心弦。
责编:上官智慧
一审:上官智慧
二审:田育才
三审:宁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

下载APP
报料
关于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