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亮,范思璇 新湖南客户端 2025-10-29 21:27:35

湖南日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范思璇 记者 王亮
“灌区活水促增收,种户感恩记心间”。金秋十月,湘南大地迎来丰收,耒阳市永济镇的伍军军与镇上几位种粮大户一起,兴高采烈地将一面锦旗送到欧阳海灌区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局。
“十四五”以来,欧阳海灌区因地制宜,大力实施现代化改造,围绕灌溉高效节水、减员增效、精细化管理三大目标,改善硬件设施,推进数字化建设,成为灌区72.74万亩农田的“守护神”。
 (欧阳海水库。 郭宜庚 摄)
(欧阳海水库。 郭宜庚 摄)
水利设施不断完善,灌区供水更高效
永济镇位于欧阳海灌区桃李塘支渠的最末端,距离欧阳海水库100多公里。10月25日上午,伍军军带着记者来到田间地头,他家今年种了200多亩水稻,只剩几亩还没收割。饱满的稻穗深深“弯”下了腰,“平均亩产比往年增加20多公斤。”伍军军开心地说。
由于距离远、地形崎岖,过去水库供水不够稳定,永济镇农田用水保障相对不足。今年春灌前,灌区全力推进渠道维修养护与现代化改造,完成干支渠道防渗衬砌14.4公里、除险加固28处、管理设施维修15处,还清除了3580立方米关键渠段中的淤积杂物,渠道通水更加“丝滑”。
 (图为加固升级后的萝卜洲渡槽。王亮 摄)
(图为加固升级后的萝卜洲渡槽。王亮 摄)
“要让水送得到,还要让水留得住、用得稳。”欧阳海灌区右总干渠管理所所长、支部书记刘洪华说。他介绍,此前渡槽的连接处偶尔会因位移而漏水,现在安装了监测仪,能实时监测、提前预警,最大限度保住每一滴水。现代化改造以来,右总干渠加固升级了2座渡槽,完成10.9公里渠道的防渗衬砌,改建了75处自动化控制闸门,控水更灵活,水源损耗更低。
今年灌区比去年提前半个月通水,尾端农田灌溉保证率提升至95%以上,新增节水能力3650万立方米。支渠尾端原本供水时断时续,今年水量又大又稳。伍军军表示:“水利设施搞得好,我们尾水区终于可以喝个‘饱’。”
打造数字孪生平台,流量分配“一键定制”
10月25日下午,欧阳海灌区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局4楼的调度中心,调度值班员杨翔点击鼠标,打开灌区智慧水利业务应用平台,整个灌区的三维仿真工程跃于屏上,水位、流量、墒情等数据实时刷新。
欧阳海灌区设计灌溉衡阳市所属的耒阳市、衡南县、常宁市和珠晖区共72.74万亩农田,有干渠4条,全长297.86公里;灌溉500亩以上支渠128条,全长1541.98公里;渡槽、隧洞、暗涵、倒虹等设施,更是达上千处。
如此庞大的灌区,单靠人力难以实现高效和精细化管理,那就通过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将整个灌区“搬”到办公室。
2021年,欧阳海灌区成为水利部首批数字孪生先行先试灌区,开始智慧化转型。目前已建成以灌区数据底板为基础、以模型平台为支撑、以业务应用为核心的数字孪生欧阳海灌区平台,灌区现代化管理能力实现跃升。
 (数字孪生欧阳海灌区沙盘。范思璇 摄)
(数字孪生欧阳海灌区沙盘。范思璇 摄)
“以前管水得跑遍田间,现在坐在办公室在系统上就能观察水库和渠道的实际情形,通过电脑或手机远程控制闸门,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杨翔说。他指着屏幕介绍,系统还能化身“智慧管家”——根据水库来水、农田需水等情况,再扣掉蒸发和降雨的量,5分钟内就制定出未来3天灌区渠道的流量分配方案,并直接联动闸门自动灌溉。
9月底,随着右总干渠和左干渠进水闸缓缓关闭,欧阳海灌区的年度灌溉任务圆满完成。得益于数字孪生平台的精准调配,今年灌区的灌溉供水同比节约了8%以上。
欧阳海灌区加快建设“安全、节水、智慧、生态、创新”的现代化灌区,为区域农业稳产增收、防汛抗旱筑牢水利保障。
责编:杨建建
一审:杨建建
二审:曹娴
三审:李伟锋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

 
     
       下载APP
下载APP 报料
报料 关于
关于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