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家小院的灯火

张运民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10-29 14:34:23

文/张运民

车过武陵山时,暮色正从群峰的褶皱里渗出。山路盘曲如遗忘的线索,引我走向竹篱围起的“向家小院”。青瓦木梁的土家吊脚楼静卧山坳,炊烟扭着腰肢攀向墨蓝天幕,像土家阿妹抛向远客的柔软绸带。

木楼里的年轮

推开吱呀作响的杉木门,烟熏的板壁泛着琥珀光泽。指尖抚过梁柱,猝然触到一行刀刻的凹痕——“是夜星斗满天,大军过处,秋毫无犯”。小院主人擎着油灯走近,光影在她眉眼间跳跃:“1935年冬,我太爷爷举火把引红军翻三座山,族谱里记着呢。”

灯火摇曳中,那些刻痕仿佛活了。我听见草鞋踏过青石板的跫音,看见火把连成的星河蜿蜒在武陵山脊。八十载风雨蚀过木纹,贺龙桥下的澧水依然奔涌,而烈士纪念园前的红绸舞,正将《马桑树儿搭灯台》的歌声洒向星空。

烟火深处的滋味

火塘苏醒了。腊猪脚炖岩耳在陶罐里咕嘟冒泡,煨茶的药香与苞谷酒的烈性在空气里缠绵。小院主人端来竹匾,蕉叶托着的叶叶粑粑晶莹如玉,豆沙馅儿裹着草木清气。最是那“才高八斗”火锅,红油翻涌着野山椒、枞菌,一勺舀起半碗乡愁。

夜雾漫过篱笆时,赶集归来的老农捎来故事。他说冷家凸的溪涧藏着隔音潭,沿河峭壁的溶洞住着山鬼;又说三月采茶季,贺龙故居后的茶山会浮起红军号角的回声。火塘渐熄的炭火里,沙塔坪的往事碎成星子,落进旅人梦中。

山色酿成的光阴

独自踱向隔音潭。苔衣覆盖的喀斯特石林间,隔音潭的水清得能照见前世,扔颗石子,涟漪便漾开整座山的倒影。忽闻山歌破空而来,采茶女的身影在绿浪间起伏,头巾红得像当年赤卫队的旗帜。

归途邂逅市集。老妪竹筐里的小籽花生还沾着泥,瓦罐封存的古树野茶飘着檀香。买一包炒香的山茶,卖茶老汉笑道:“澧水上游的野茶树,根都扎在红军走过的石缝里哩!”

暮色再度漫过山梁。离时回望,小院灯笼在薄雾中摇曳,渐隐成武陵山夜幕的朱砂痣。这青瓦围合的天地,何止是倦客的驿站?它收存着红军的火种、土家的歌谣、山野的时令,更在雕花木窗后,为失根的现代人育着一剂安魂的乡愁。

小院主人立于篱前挥手,身后吊脚楼如泊在山坳的方舟。我知道,当《马桑树儿搭灯台》的调子漫过庭院里的百人集会,这艘载着日月星辰的舟,正驶向岁月长河更深更亮的远方。

地址导航:桑植县沙塔坪乡沙塔坪村向家小院民宿

旅游体验:溯溪寻幽·围炉烟火·星空露营·星火足迹

守护约定:请带走所有垃圾,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责编:田锐

一审:田锐

二审:田育才

三审:宁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