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龄绽芳华 余热映初心——张家界市中级人民法院老干党支部工作综述

周密  陈醉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10-29 10:35:08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周密  陈醉

在张家界的青山绿水间,活跃着一群特殊的“法治践行者”。他们满头银发却步履坚定,褪去法袍仍初心如炬。张家界市中级人民法院老干党支部的老干部们,将“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的信念融入血脉,在人生的金色年华里,选择将毕生积累的法治经验与为民情怀,倾注于脚下这片热土。从校园课堂到社区楼栋,从普法讲台到调解现场,他们用脚步丈量为民服务的距离,用余晖点亮法治前行的灯火,书写着“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动人篇章。

筑牢堡垒:以组织力量凝聚“银发先锋”

“支部强,则力量聚。”要让分散四方的退休党员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个坚强有力、充满活力的党支部是核心引擎。老干党支部深知此理,将筑牢组织堡垒视为一切工作的根基。

“线上+线下”,确保学习“不掉线”。 支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并创新建立“线上+线下”双轨学习模式。线上,微信群、“学习强国”平台成为理论学习的“移动课堂”,确保身在外地或行动不便的老同志也能同步学习、参与讨论;线下,“老党员之家”则被打造成思想交流的“红色港湾”,这里不仅配备了丰富的学习资料和活动设施,更成为老同志们碰撞思想、凝聚共识的主阵地。

“选优配强”,推动班子“有活力”。 支部格外注重班子结构的优化,及时将那些党性强、威信高、身体好、乐于奉献的老干部选配到支委岗位。这些“领头雁”用自身的热情与担当,有效提升了支部的组织力和凝聚力,让每一位老党员都感受到“家”的温暖与召唤。

老干支部赴桑植县兴旺塔村调研乡村振兴合影

“文化养老”,激发内在“原动力”。 支部工作不止于严肃的政治学习,更延伸到温情的人文关怀。通过常态化开展主题教育,组织前往红色基地参观、重温入党誓词,不断锤炼党性修养;同时,成立书画、摄影等兴趣小组,举办健康讲座、文体活动,满足老同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真正实现“文化养老”,让银发生活更加充实而绚烂。

正是这套“凝聚人心、激发活力”的组合拳,为后续一系列“老有所为”的生动实践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护苗育新:以“五老”余热温暖少年成长路

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市法院老干党支部始终将关心下一代工作视为重要职责,充分发挥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五老”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和威望优势,倾心呵护青少年成长。

在这条充满温情的道路上,市法院原党组书记、院长刘春廷的身影格外坚定。退休后,他毅然响应市委号召,全身心扑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工作中。十多年来,他勤恳耕耘,将这项事业视为“人生第二个战场”。他常说:“我们这代人吃苦是为了后代甜,现在孩子们有困难,我们怎能袖手旁观?” 他不仅积极协调各方资源,更时常自掏腰包,用本不宽裕的退休金默默资助多名贫困学生,将党和国家的温暖,化作孩子们书包里的新文具、身上的暖衣和脸上重现的笑容,将这些希望的种子,深深种进了孩子们的心田。

市法院原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卓志厚,便是这群“护苗人”的另一位标杆。他在法院工作42年,1998年退休后多家企业高薪聘请,但他毅然拒绝,2003年9月起担任慈利县杉木桥镇关工委名誉主任,推动基层关心下一代工作。

任职初期,面对人员短缺、资源匮乏的困境,他骑着旧摩托车走遍全镇,动员退休教师、老党员加入,创新构建“机关+基层”联动模式——镇机关干部包片指导、村(社区)“五老”驻点服务,让关爱覆盖每所学校、每个留守儿童家庭。

在杉木桥镇关工委办公室,卓志厚办公桌上的一本帮扶台账格外醒目。这本台账是他为重点结对留守儿童帮扶解困的“备忘录”,正面记录留守儿童及结对双方基本情况,背面详细标注帮扶时间与解困事项:2014年10月25日,捐赠寄宿床上用品一套,价值500元;2020年8月20日,为全镇56名贫困学生发放奖金31000余元……

杉木桥镇是慈利县贫困乡镇之一,留守儿童占在校学生总数的65.2%,贫困生达800余人。为扶贫助困,他多次赴、市、相关单位奔走协调,积极争取政策资金。2004年,提交的扶困助学方案获镇党委政府审定,相关文件明确各方捐款用途,专项用于救助特困生入学;2006年,他牵头召开筹集基金动员大会,凝聚各方力量,解决了80多名特困学生的就读及部分生活费用的问题。

卓志厚(右一)与学生亲切交谈

2022年,为彻底改变杉木桥镇中学教育落后的现状,主动牵头,联合分管教育的镇领导及市、县人大代表深入校园、走访学生家长,开展全方位调研,梳理乡镇教育发展痛点难点,形成《关于杉木桥镇教育现状的调研报告》,为当地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了精准参考,推动镇中学教育发展迈上新台阶。

截至2024年,杉木桥镇关工委教育助学基金规模达120余万元,累计帮扶贫困学生527人次,发放奖助学金及教师奖励近80万元。卓志厚20余年的坚守,让当地关心下一代工作跻身全省乃至全国先进行列,经验在全市推广。慈利县关工委为其编写20万字纪实作品《牵手朝阳》,书中评价:“在卓老面前,相信任何一个人都能感受到,他比一般人有着更完美、更伟岸、更光彩夺目的精神和人格。

在卓志厚的带动下,更多退休法院干部主动接过“护苗接力棒”。2012年退休的市法院原副处级审判员高德楚,自2020年担任院老干党支部书记、院关工委执行主任以来,严格落实“大手牵小手”要求,结对帮扶4名贫困学生,个人投入帮扶资金近万元;市法院原副调研员李瑞松秉持“余热暖童心”理念,2024年走进永定区某幼儿园开展防欺凌、安全防护教育,参与留守儿童帮扶活动并捐赠生活用品……

市中院将关心下一代工作纳入重要日程,形成“领导亲自参与、困难亲自解决、工作亲自过问”的机制。每逢六一儿童节,院领导带队走进杉木桥镇中小学,延续“助力脱贫关心下一代 与爱同行”活动传统。特困女孩郑化名曾三次辍学,在法院持续帮扶下,从迷茫少女蜕变为阳光初中生。2023年重阳节,院党组书记、院长陈建新率退休干部赴桑植县澧源镇兴旺塔村,为11名贫困生发放助学金。老干部们提议建立“大手牵小手”长效机制,由退休干部从学业、心理、生活等方面全方位帮扶贫困学子。在大家共同努力下,该院关工委2023年获评张家界市直机关“五好关工委”。

扎根基层:以法治经验架起社区和谐桥

“社区安,城市安。”老干党支部的老干部们带着审判生涯积淀的智慧,努力成为基层治理的“定盘星”,他们的身影活跃在社区楼栋,也闪耀在其他的专业服务岗位上。

2018年的高盛澧园小区,曾是当地闻名的“问题小区”:少数闲散人员煽动“赶物业、争管理权”,堵车堵门、破坏设施成为常态,1566户居民深受其扰“我是党员,是法官,不能看着小区乱下去!”市中院原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彭昌爱主动站了出来。

他以党建为抓手凝聚合力,挨家挨户动员党员亮身份、担责任。2019年7月,小区召开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7人支部委员会,彭昌爱全票当选书记。他立下“一名党员一面旗,一个支部一座堡”的规矩,按楼栋划分党小组、推选楼栋长,建立“党支部决策—业委会讨论—物业执行”的协同机制。物业公司负责人感慨:“以前物业、业主像对头,现在党支部牵头,心齐了!”

为扭转小区面貌,彭昌爱带领党员成立义务巡逻队、清扫队、绿化队,从环境整治突破:组织党员群众清洗路面、补栽绿化、修剪花草,要求物业每日两次全面清扫;监督物业公司安装大门禁与楼栋小门禁系统,杜绝闲杂人员随意进出;邀请消防人员开展演练,制定高空抛物禁令,党员带头夜间巡逻……短短半年,小区便从“脏乱差”变身“净齐美”。

他还创新提出“优化环境、丰富文化、确保安全、促进和谐”的治理目标:先后举办运动会、趣味赛、广场舞等活动,让小区充满活力;开展高考优秀考生座谈会、家风讲座,传递正能量;借助端午节包粽子、春节烧腊肉等民俗活动拉近邻里距离,让曾经心灰意冷的居民重新找回“家”的归属感。

作为退休法官,彭昌爱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化解纠纷。2019年,小区10栋王女士的孩子因秋千挂钩断裂摔伤,与物业争执不下。他现场勘查后,援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物业服务人安全保障义务”条款,一边向物业释法,一边安抚家长情绪,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赔偿协议。类似的调解,他每年处理十余起,从邻里漏水到车辆剐蹭,总能用法律解开“心结”、用情理架起“桥梁”。

在彭昌爱带动下,小区治理成效明显:看到快递堆积问题,他协调物业开辟100多平方米“快递超市”;设立小区公众号,公开事务、宣传政策,凝聚治理共识……如今的高盛澧园,邻里和睦、环境整洁、秩序井然,成为张家界市“党建引领小区治理”的示范样板,多次迎接各级党群组织参观学习。

除社区治理外,退休干部们还在更广阔的基层服务领域发光发热。

市法院原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朱福明应市仲裁委邀请,凭借深厚的法律功底和丰富的审判经验,投身于复杂的仲裁调解工作。多年来,即便家中存在实际困难,他也总是以大局为重,克服个人不便,积极参与多起大案要案的调解与处理。在仲裁庭上,他秉持公心,明察秋毫,用专业的裁决定分止争,为营造张家界公平健康的营商环境、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默默地贡献着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市法院原正处级审判员吴春龙,自2015年3月至2024年3月在市委政法委涉法涉诉窗口工作十年。期间,他牢记党员与法官使命,坚持早到岗、晚下班,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难,累计接待上访群众20000余人次,参与全市公检法案件质量评查近1000件,推动群访、重访老户逐一化解息诉,为全市社会稳定与政法机关案件质量提升作出重要贡献,多次被市委政法委评为涉法涉诉接访先进个人。

普法润心:以专业所长铺就法治惠民路

法治宣传是提升全民法治意识的关键举措。法院老干部既是法治建设的“活字典”,更是法律知识的“传播者”。他们紧扣审判工作特点,将专业优势转化为普法暖流,让法律真正走进寻常百姓家。

针对不同节点与群体,老干部们开展靶向普法。“6·26”国际禁毒日,他们专程前往市中院禁毒联系点——慈利县江垭镇,走进镇中学开展“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主题宣传活动。刑庭原庭长陈明携带禁毒宣传册与仿真毒品模型,结合审理过的青少年涉毒案例,深入浅出讲解毒品危害与防毒技巧,让学生们直观认识到“吸毒一口,落入虎口”的惨痛代价。

在“送法进校园”活动中,老干支部联合院机关关工委,组建以涂明珠为代表的10多名资深法官普法宣讲队,先后走进永定区天门中学、三家馆乡完小、敦谊小学等,慈利县杉木桥镇中小学,桑植县利福塔镇中小学校等多所学校。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设计课程:给小学生讲“校园欺凌要说不”,为中学生讲“网络犯罪的边界”,通过互动问答、案例分析等形式,让枯燥的法治课变得生动有趣。因普法成效突出,涂明珠被院机关关工委推荐为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优秀辅导员,成为老干支部法治宣传的“金字招牌”。

老干支部赴农村学校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并慰问困难学子

民二庭原庭长贺金华把普法融入仲裁调解。在处理企业欠薪的案件时,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好企业的思想工作,并向工人普及“维权途径”,经过多方努力,较多企业主动支付了拖欠员工的薪金,及时履行了支付义务。劳动者在追索劳动报酬的同时,也提升了自我保护意识。

从护苗育新到社区治理,从普法惠民到矛盾化解,张家界市中级人民法院老干党支部的老同志们,如同一颗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牢牢铆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岗位上,用余晖温暖大地,用行动诠释忠诚,为张家界法治建设与社会进步注入源源不断的“银发力量”。

责编:田锐

一审:田锐

二审:田育才

三审:宁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