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10-29 11:30:46

【主持人】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由湖南省直机关工委、湖南日报社推出的全媒体访谈栏目湖南省直机关党组(党委)书记“抓党建 促改革”系列访谈。湖南锚定“三个高地”持续用力,科技创新是“动力源”。今天,我们邀请到湖南省科技厅党组书记李志坚,为大家解读改革背后的湖南路径。
【李志坚】主持人好,观众朋友们好。很高兴通过今天这个节目与大家分享通过深化改革,我们湖南科技战线持续用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加快建设科技强省的一些工作情况。
九三阅兵场上的“湖南智造”
【主持人】李书记,听说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大阅兵上,咱们湖南科技元素很亮眼,能给我们讲讲吗?
【李志坚】今年九三大阅兵,让每一位国人都感到非常自豪,让每一个科技人都感到心潮澎湃。应该讲这次九三阅兵是扬我国威、壮我军威,展现了一系列高端的尖端的国之重器、高端武器。在这些国之重器中,有很多湖南元素,不管是空中飞的,还是多种机型的机队,地上跑的坦克、战车,包括东风系列,还有海上游的潜艇核潜艇等等,都有湖南的元素。
我们统计了一下,大概有50多款受阅装备,是由湖南提供的技术、元器件、组件或者工艺,应该讲湖南元素在这次九三阅兵中大放光彩。除装备之外,在整个九三阅兵的组织、保障、安全等方面,湖南也提供了很多核心技术的支撑。
深化改革驱动,湖南科技创新迈上新台阶
【主持人】这么多创新的成果能够应用到国家新型武器上,运用于保障国家重大活动,我们非常的自豪。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重大创新成果、“国之重器”诞生在湖南,这背后有什么奥秘呢?
【李志坚】前面讲在九三阅兵中有很多的湖南元素、湖南贡献,其实这些是近年来,特别是“十四五”以来湖南科技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
“十四五”以来湖南科技战线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全省的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1.61%,去年研发经费投入的总额已经达到了1394.6亿元,这个规模在全国排第十;研发投入强度从2.16%提升至2.62%,已经排全国第九位;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4800亿元,占GDP的比重突破9%,总量和占比都在全国前列。包括我们的科技奖励、承担的科技项目、国家级创新平台,这些都在全国排在前列。总的来看,湖南区域创新综合实力、科技创新综合实力,总体上进入了全国科技强国战略版图的“第一方阵”。
成绩令人鼓舞和振奋。之所以能取得这些成绩,我们深深感受到,首先得益于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4次亲临湖南考察,为湖南擘画“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其中有3次对科技创新工作作出了系列重要指示,为我们推进科技进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这是最关键、最根本的。
第二个,是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时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始终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湖南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全省科技创新工作进行了高密度、大格局、体系化的战略部署。比如说,出台了科技强省意见文件,召开了全省科技大会,还有推动五大标志性工程建设,开展十大技术攻关项目连续攻关,等等。
第三,我们深深感受到,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坚持不懈抓党建、促改革。省委组建了省委科技委,推动科技领导体制和管理体制系统性、整体性重构,全面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科技改革方向正确。全省科技战线坚持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推动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发展。
我们在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计划过程中,明确的改革任务全面完成。湖南探索的一些经验被科技部总结推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感觉到,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科技体制改革,充分激发和释放科技创新创造活力,是推动湖南科技创新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的重要举措。
向改革要动力,以改革激活力
【主持人】刚刚李书记给我们介绍了通过不断深化科技改革,推动全省科技创新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当前形势下,我们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原因是什么呢?
【李志坚】可以从这么几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科技创新全面发展、全面进步,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进展。这个伟大的实践充分证明了,科技要进步,要推动高水平自立自强,特别是要有同西方掰手腕的科技力量,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必须通过改革来释放更强的创新活力。
第二,从当前国际形势看。尽管我们科技创新取得了历史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很多领域已经从跟跑到并跑,有些领域已经处在领跑的阶段。但总体来讲,还有一些短板,比如说,在关键核心技术上,我们还存在一些堵点、难点。另外一个,在基础研究领域,要突破一些原创性的、引领性的、前瞻性的技术,基础研究的体系,还要不断地完善和优化。
第三,从科技发展的趋势来看。现在世界各国都是把科技创新作为一个最关键的变量,都是作为一个国家在世界上影响力或者是综合实力最关键的一个元素。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立于世界强国之列,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谋划的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
从这么几个方面来讲,科技创新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尽快实现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的任务,必须加大力气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依靠改革这把万能钥匙。
提高科技创新整体效能
【主持人】您刚刚回答了我们为什么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那么,具体到湖南,我们要如何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呢?整体的思路是怎样的?
【李志坚】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作出系统部署。我们重点从四个方面发力:
一是强化科技创新宏观统筹协同。也就是在科技领导体制机制上面发力。发挥省委科技委牵头抓总作用,完善常态化议事协调机制,统筹推进科技创新高地“五大标志性工程”、科技计划和规划、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区域协同创新和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强科技强省建设的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比如说,在规划统筹方面,将构建“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行业规划—区域规划”这一系统的科技规划体系。在计划统筹方面,将实行以人为中心的科技投入机制,让“经费跟着人才走,人才跟着任务走,任务跟着计划走,计划跟着规划走”。
二是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这是大家最关注的话题、重点,也是科技创新的落脚点。我们说科技创新要提供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科技供给,但落脚点,还是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引领和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实现这么一个链接、实现这么一个目标,路径就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特别是要鼓励以企业牵头组建的创新联合体。我们要实现什么呢?就是产业出题、企业出题、科技答题,然后科技的题做完了,作业又交给企业、交给产业,能够形成新的新质生产力,就是这么一个链条。第二个方面,就是要深化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改革。我们去年出台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二十条”,现在要把这个“二十条”打通“最后一公里”,落实落细。要完善和优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服务体系,比如说潇湘要素大市场、“双高”对接、“双接双转”这些活动。要加快建设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孵化器等等,这些转移转化体系的建设,来促进科技成果尽快地能够走进企业、走向产业。要做好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要构建深化科技金融体制机制的改革,创出更多适合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企业培育发展的一些新的金融模式和金融产品。比如说,知识价值信用贷款、科技担保、科技金融,还有我们整个的种子、天使和产业基金整个的体系。比如我们现在的金芙蓉基金体系等等,真正形成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金融生态。
三是在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方面发力。一个是完善科教协同育人机制,建立科技发展、国家需求、地方产业为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学科体系与技术体系、产业体系相匹配。同时,要完善人才评价、人才激励、产业体系、科技奖励、成果赋权等等,这些制度的改革,特别是要完善青年科技人才发现、选拔、培养机制,健全保障科研人员能够潜心研究的保障制度。让他们能够潜心进行研究,很专注地进行研究,这些都需要改革来实现。
四是在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上发力。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举措融入全球和区域创新网络,建设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深入推进“湘智兴湘”,吸引集聚海内外人才和全球创新资源。同时也要完善央地科技创新协同机制和跨区域协同创新机制,争创国家特色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创新是湖南的特质,是湖南人的基因,希望在湖南,这种与生俱来的创新基因,能够更好地更强烈地释放出来,让创新的活力更加迸发,让创新的成果更加丰富。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科技体制改革
【主持人】书记,刚刚您也提到了,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科技体制改革,那么在下一步科技体制改革中,党建将提供怎样的“红色护航”?
【李志坚】主持人说到点子上了。前面介绍了科技创新的一些成果和想法,这一切我觉得都得靠党建来引领。这些年,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以打造“三表率一模范”机关为抓手,推动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主要在几个方面:
第一,在理论武装方面,全力抓好集中性教育和各项学习制度落实,打造了“科技创新大讲堂”和“青年大学堂”这两个学习品牌,着力培养和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代科技干部队伍。
第二,在组织建设方面,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有7家党支部获评省直机关首批“四强”党支部。通过大抓基层,充分发挥两个作用。一个就是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第二个就是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这两个作用发挥得更加充分。
第三,在廉政建设方面,我们聚焦科技领域廉政风险易发高发领域,出台“十不准”“七严禁”等制度规定,以家风为引领培育良好清廉文化,通过抓廉政建设、抓纪律建设、抓干部的作风建设等等这一系列的措施,锻造一支忠诚、创新、求实、清廉的科技铁军。
【主持人】通过今天的访谈,我们深刻感受到湖南科技体制改革的澎湃动能,也对未来湖南科技创新充满了期待!感谢李书记的精彩分享,感谢各位观众的收看,我们下期再见!
【李志坚】谢谢主持人,谢谢各位观众朋友们。再见。
出品人:汤立斌 姜协军 于金旺
总策划:杨立勇 刘建光 蒙志军
监制:禹振华 杨晓丽
统筹:王盛 唐婷 张勇强
执行:曾益 王为薇
主持人:徐果婧
编导:黄晗
摄像:龚文 陈萌 辜鹏博 邹尚奇
后期:张劲夫
美编:陈琮元
实习生:孔艺
出品:湖南省直机关工委 湖南日报社
联合主办单位:湖南省科学技术厅
责编:黄晗
一审:王为薇
二审:唐婷
三审:蒙志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

 
     
       下载APP
下载APP 报料
报料 关于
关于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