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逆人生 湘约振兴——全省残疾人创业典型宣传推介活动·乡村振兴专场侧记

肖志红 王 珊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10-28 11:38:23

全省残疾人创新创业典型宣传推介活动现场。

肖志红 王 珊

秋天的风,拂过龙山,带来了丰收的气息,吹动着创业者的梦想风帆。

10月14日—15日,由湖南省残疾人联合会主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残联、龙山县残联承办的创“逆”人生 “湘”约振兴——全省残疾人创新创业典型宣传推介活动拉开帷幕。来自全省各地的残疾人创业带头人、助残先锋、残联负责人与创业指导专家们齐聚一堂,共话创新创业,共谋乡村振兴。

这是一次残疾人创业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一场自强不息精神的生动传递,它激荡着这片土地上助残创业的滚滚热潮,凝聚起残健同心、共促振兴的磅礴力量。

奔赴乡村 凝聚奋进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残疾人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也是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的特殊困难群体。”

我国现有残疾人约8500万,近80%生活在农村。农村残疾人创业就业,不仅关乎个体福祉,更是激活乡村内生动力、推动共同富裕的关键一环。

为了促进农村残疾人创业就业,残联举办了此次全省残疾人创业典型宣传推介活动。“希望让更多目光关注农村、更多资源汇聚农村,让更多的残疾人创业种子在这里开花结果。” 湖南省残联教育就业部部长罗刚强表示。

两天时间,参会者们来到残疾人创新创业金苗孵化活动的“课堂”,聆听“干货满满”的导师分享。走进龙山县惹巴妹手工织品有限公司、洛塔春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武容家庭农场,近距离感受残疾人创客们的奋斗成果和创业激情。

每到一处,来自各市州的乡村振兴领域残疾人创业者和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负责人们都会登台分享创业经历、推介创业项目。专家团队则围绕产业规划、品牌塑造、市场拓展等问题“把脉问诊”,提出针对性建议。

一幕幕振奋人心的创业场景,一个个逆风而上的奋斗故事,一次次充满激情的思想碰撞,点燃了创业者们的斗志,照亮了创新发展的前路。

来自湘乡的创业者万望林坦言:“不论是导师指导,还是创友分享,都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能帮我们理清运营逻辑、开拓创新思路!”

长沙市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负责人张燕感慨:“很多创业者习惯守着自己的小项目,这次出来才发现,视野打开了思路才能更宽。未来将为残疾人创业者链接更多资源,助力‘破圈’发展。”

创业导师王华用“有毅力、有规模、有发展”对展示的创业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她建议广大残疾人创业者敏锐把握政策红利,以专业知识和科技之力赋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创业项目从扎根乡土到走向全国、迈向世界。

倾情助残 打造创业热土

“从去年9月开始,我们启动了全省残疾人创业项目宣传展示活动,这是第三场。同步启动的还有金苗创业孵化项目,该项目将筛选一批市场潜力大、技术创新强、社会价值高的残疾人创业项目,由专业机构提供精准孵化与投融资对接服务,为成长注入‘金动力’。”省残联劳动就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实实在在的创业赋能,窥见的是湖南建设残疾人友好型省份、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的坚强决心和扎实行动。

省委书记沈晓明在省残联八代会上发出号召:“湖南要成为对残疾人最为友好的省份,湖南人要成为对残疾人最为友善的一群人。”助残创业,湖南早已为之、一以贯之。

早在去年,省政府就印发《促进全省残疾人就业创业二十条措施》,从氛围、服务、平台、政策、要素等多个方面,为残疾人创业就业铺筑实现路径。今年6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建设残疾人友好型省份推动新时代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更对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提出了明确要求。

针对残疾人创业能力不足、资金不足、市场开拓不足等难点堵点,残联与人社、税务及高校、社会机构等多方联动织密“服务网”。

就业辅导方面,为1.3854万残疾人提供职业介绍7.99万人次、职业指导4.54万人次、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信息0.71万人次。

资金支持方面,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残疾人家庭小额贷款贴息补贴253.89万元,为370名残疾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 1.67亿元。

市场开拓方面,开展创“逆”人生、“阳光助残∙好物推荐”、“友友”“红围巾”美丽工坊系列和辅助性就业文创公共品牌“手心”等品牌服务活动,走进深圳文创博览会、故宫文创融合馆,亮出残疾人创业品牌。

平台支持方面,建成16个覆盖各市州的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建成培训、集中就业、辅助性就业、美丽工坊等各类残疾人就业帮扶单位700余家,为残疾人提供创业就业服务。

数据无声,却最有力。近三年,全省已累计帮助69719人新增就业,扶持8322名残疾人创业、33200名农村残疾人实现兴业增收。在2024年全国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职业指导竞赛中,湖南获“就业服务成效奖”,残疾人就业创业工作、高校残疾人毕业生等多项工作经验在全国作推介。

第九届全国残疾人岗位精英职业技能竞赛直播带岗项目湖南选手刘瑶获得优秀技能奖。

在本月16日刚刚结束的第九届全国残疾人岗位精英职业技能竞赛中,湖南选手凭借出色的专业素养和稳定的现场发挥,在多个项目中表现亮眼,并荣获团体第五名的优异成绩。这恰是湖南助力残疾人技能成才、技能就业的最好印证。

典型带动 激起“一池春水”

在龙山县惹巴妹手工织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民族风披肩、针织玩偶、千层底布鞋等手工织品琳琅满目。负责人谭艳林拿起“丝瓜鞋”向来宾们展示,“这个产品是我们自主研发的,在直播间卖的特别火,已经申请了专利。”

从带着“帮助残疾的姑姑走出困境”的初心、创办手工织品作坊起步,谭艳林带领“惹巴妹”一路奔跑、一路创新。如今,公司已拥有5项发明专利证书、2项注册商标证书,产品远销法国、东南亚等地。公司累计培训残疾人2232人次,带动1.2万人在家门口就业,让 “指尖技艺” 变成了“指尖经济”。

同样励志的还有武容家庭农场的彭吉武、周亚容夫妇。他们返乡开荒廿四载,将荒山变为集种植、养殖、加工、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化农场,并积极带动乡邻,培训残疾人2000余人次,助力132户残疾人家庭发展养蜂产业,通过保底收购等方式让百余户家庭户均年增收1.5万元。

在郴州,残疾人企业家李珏创办的“助残工厂”也展现了强大的带动能力。其公司不仅生产绿色防控产品,还灵活拓展线束加工,累计为300多名残疾人提供了稳定就业岗位,其本人获评湖南省残疾人阳光致富带头人。

“残疾人也能靠双手创造幸福,得益于这个好时代,得益于好政策。”9月22日,郴州市残联、市财政局、市人社局联合出台《郴州市残疾人就业补助资金使用暂行办法》,推出八项补贴政策扶持残疾人就业创业,为更多创业者注入“真金白银”的支持。

如今,湖南“友好友爱”的环境正滋养着一批又一批的残疾人创业者们 ——

省级残疾人就业帮扶单位——龙山龙雨百合农民专业合作社迎来百合丰收。

从命运低谷中奋起,打造“0744”红心猕猴桃品牌,带动乡亲们种果致富的郑世杰;创办“佳明渔歌”,带领退捕渔民、残障朋友400多人增收的“乡村振兴十大杰出青年”刘佳明;以“非遗+科技”赋能传统产业,让麻阳红糖走向全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滕海辉…… 他们用双手改写命运,用行动带动就业,成为乡村振兴中不可或缺的生力军。

“为你们自强不息的精神点赞,为你们温暖他人的大爱点赞,为你们服务国家战略的情怀点赞!”省残联分管同志的点赞,鼓舞了每一个创业路上逆行者!

展望未来,湖南必将以更实政策、更优服务、更暖支持,让更多残疾人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施展才华、实现价值,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注入源源不断的“奋进力量”!

责编:黄伊婷

一审:黄伊婷

二审:蒋茜

三审:周韬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