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 艾磊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10-27 08:18:50

编者按:今年4月,常德市西洞庭管理区探索实施“支部建在产业上”,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竞争优势、发展优势,实现党组织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互促共进。
今年10月至11月,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将围绕西洞庭管理区“支部建在产业上”这一主题,聚焦该区新材料、食品加工、生态农业,推出一系列重点企业、乡村产业报道。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李杰 通讯员 艾磊
10月25日,记者走进常德市西洞庭管理区祝丰镇紫湾村朝鲜蓟种植基地,一垄垄朝鲜蓟秧苗长势正旺。“9月初育苗,10月下旬移栽。”紫湾村党总支书记魏青林告诉记者,“往年,晚稻收割后,田就闲着了。现在,水稻与朝鲜蓟轮作,亩产效益提升,农户增收。”
紫湾村建起朝鲜蓟加工厂房和加工生产流水线
朝鲜蓟又叫洋蓟,原产于地中海沿岸,通过意大利菜的传播进入中国。朝鲜蓟以花蕾为食,营养丰富,是一种菊科菜蓟属植物,被欧美国家誉为“蔬菜之皇”,适宜冬闲期间种植。
记者在种植基地看到,移栽的朝鲜蓟秧苗约七八厘米高,叶片翠绿,每株纵横行距1米左右。魏青林介绍:“朝鲜蓟格外耐寒,冬季露天移栽,不用地膜,秧苗冻不坏。一开春,就疯长,来年三四月份,就能长到1米多高。”
朝鲜蓟秧苗
十多年前,西洞庭管理区引种朝鲜蓟,种植面积2.5万亩,种植面积全国最大,年产朝鲜蓟1.5万余吨,年产值约4.8亿元。目前,朝鲜蓟实行订单生产,主要加工产品有朝鲜蓟罐头、朝鲜蓟茶叶、朝鲜蓟解酒含片等。
今年4月,西洞庭管理区全面开展“支部建在产业上”活动。“为帮助群众增收,我们成立朝鲜蓟产业党支部,发展30多户朝鲜蓟种植大户。”魏青林说,今年紫湾村种植朝鲜蓟近1000亩。
朝鲜蓟进入结果期(资料图)
提起种植朝鲜蓟的效益,种植大户曾纪昌一脸满足,“今年亩产值3100多元,除了成本,一亩纯收入可达2500元。”曾纪昌还道出了乐意种朝鲜蓟的理由。他说,朝鲜蓟跟其他作物比,种植成本低。
目前,紫湾村建起朝鲜蓟加工厂房和加工生产流水线。魏青林告诉记者,紫湾村朝鲜蓟加工厂房主要生产朝鲜蓟茶叶,第一种是袋泡茶,第二种是切丝以后可以煮着喝的茶叶,第三种是添加红茶或黑茶的茶叶,适合大多数群众。
种植大户查看朝鲜蓟长势(资料图)
朝鲜蓟是菊科菜蓟属多年生莲座型草本植物,营养丰富,含各种矿物质和VC,而且富含洋蓟素、绿原酸、菊粉等多种功能性成分,是一种集药、食和观赏三用于一体的植物,被誉为肝胆的守护神、脂肪的杀手、胆固醇的调节师。主要具有保肝护肝、治疗消化不良、降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等功效。
“朝鲜蓟可以做茶叶,还是一道菜,深受欢迎。”魏青林拿出一朵冷藏的朝鲜蓟,外形像释迦果、莲花,一层层绿色、紫色相间的叶瓣被拨开,最后嫩黄的花蕾才是食材的精华,犹如待放的百合。朝鲜蓟花蕾的总苞片及花托可作为蔬菜食用,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根部可作为药物,可用于解肝毒、解酒及医治多种肝病。
朝鲜蓟茶(资料图)
“朝鲜蓟全身是宝,除花蕾可直接食用外,叶片可提炼制成酒,茎叶晒干后可制成茶叶,留下的梗茎、残渣还可用于生产饲料等。”西洞庭管理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和科研院所合作,组建全国第一家洋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从整株洋蓟中提取洋蓟素和绿原酸,促进洋蓟产业从罐头等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目前已研发出洋蓟茶、饮料、休闲食品、解酒片等产品,畅销国内外。
责编:李杰
一审:李杰
二审:鲁融冰
三审:廖声田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

下载APP
报料
关于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