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10-25 07:53:02
《湖南日报》头版导读
刊载于《湖南日报》2025年10月25日06版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永亮 通讯员 刘晓聪 黄 星 王二喜
油茶产业的快速壮大,让人们看到攸县强县转型发展的努力和突破。
攸县油茶产业已形成育苗、种植、加工、仓储、服务等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年产茶油达1.3万吨,综合产值23亿元。
从“一块煤”到“一滴油”,攸县打破煤炭产业关停退出困局,因地制宜培育、做强油茶产业,推动主特产业向全域旅游和特色农业转型,实现县域经济赛道更改、路径替换。
秋高气爽,茶油飘香。10月25日至26日,第二届湖南油茶节在攸县举办。这一全省油茶产业的高规格综合性盛会,不仅全景展现湖南油茶产业最新成果和发展方向,还充分展示“攸县茶油”品牌的崛起之路。
攸县茶油。(本版图片均由攸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改造低产林,“种出”好油茶
——5年改造16.5万亩,茶油产量提高50%
“没过霜降节,油在树上歇。”
霜降过后,攸县莲塘坳镇湘天华油茶种植基地,一颗颗圆润饱满的油茶果坠满枝条。熟知油茶采摘时令的农户,抓紧将油茶果从树上摘下,装筐外运。
林农采摘茶果。
这莽莽万亩油茶林,原本是荒山野岭。它的建成,源于一位故去的老人。
2007年春,一名中年男子从广东来到湘东。他翻山越岭考察一番后,久久驻足在攸县莲塘坳镇新华村一个山坡上。
他叫汪良忠,娄底新化人,是诗人、商人,还是经济学博士。在广东创业多年,他一直有个梦想:回湖南种油茶、榨好油。
攸县地处北纬26°,处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境内大片丘陵红壤,是上好油茶生产基地,栽培油茶800余年,素有“湘东油库”之称。但跟很多地方一样,集约化程度不高,低产林多,精耕细作少,科技赋能不足,油品品质不佳,市场影响力不够。
几经考察调研,汪良忠最终决定,在攸县广种油茶树,为国人研制高端有机山茶油。
十年开荒种树,万亩油茶丰收。汪良忠创办湖南天华油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湘天华),精心打造的“钓小宴”高品质山茶油,成为钓鱼台国宾馆“国宴”用油。
一个外乡人,让“攸县油茶”规模种植、树立品牌从理想渐成现实。
天妒英才。2021年,67岁的汪良忠突发疾病逝世。
湘天华油茶种植基地山顶,一座凉亭古韵雅致。天华人为纪念汪良忠,尊其生前所好,将此命名为望仙台。
望仙台周边山坡上,一片新栽的油茶苗,与葱葱郁郁的油茶林极不相称。
攸县茶油。
“这片油茶树是早期种的,品种不好,间距太密,产量、品质都跟不上。”湘天华副总经理陶建军说,这种砍老树栽新苗的低产林改造,在基地是常态,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提高茶油品质。
汪良忠去世后,跟随他多年的表妹张文新执掌企业。
“种出来的是健康,榨出来的是良心。”张文新深知,高品质茶油,必须从种植源头开始抓。在她的带领下,湘天华不断改造低产林,扩大优质油茶种植面积。目前,湘天华经营的油茶林超10万亩。
湘天华两代创业者的坚守,浓缩了攸县人对高品质茶油的不懈追求。
攸县林业局局长唐江南介绍,该县每年都将油茶低改抚育工作列入重点工作,定期组织油茶企业、各乡镇(街道)分管副职、种植大户等举办油茶技术培训,稳步推进油茶低产林标准化改造。
近5年,攸县累计完成油茶抚育、品种、更新改造面积16.5万亩,茶油产量提高50%。
在改造低产林同时,攸县按“做大基地、做响品牌、做强企业、做优产业”思路,加快提升油茶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
今天,攸县境内有油茶林52万亩,油茶资源占株洲市总量1/4。100亩以上油茶种植大户130多户,油茶专业合作社27家。
培育新种苗,“攸苗”遍天下
——油茶苗全国市场占有率超70%
攸县江桥街道乌坳社区一处土岭上,生长着一片250余亩的野生油茶林。树梢茶果随风摇曳,相较于常见的油茶,果小皮薄。
这种村民称之为“薄壳香”的油茶树,直到上世纪60年代还是当地人的柴火。后来,林业专家发现,常规油茶是秋末开花,花果同期,而这种野生油茶是春季开花,秋末收果,油比普通油茶榨出的油更香,出油率也比普通油茶要高。
1965年,林业部将“薄壳香”命名为“攸县油茶”,1981年,“攸县油茶”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树种。
攸县特有野生油茶——薄壳香,国家二级保护树种。
林业专家肖杰经过多年研究发现,“攸县油茶”是一种开花结果早、抗病性能强、出籽率和含油率高的油茶原生种,遗传基因优异,可与“野生稻”媲美。通过选择育种,可繁殖出优质的栽培物种,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
上世纪80年代,全国10多个省市引种“攸县油茶”。
一甲子风雨,几代人守护,今天,这片野生油茶林生机勃发,被赋予新的使命。
慕名而来的人们发现,大部分“薄壳香”树上,都悬挂了吊牌,上面标注不同的科研院所、高校。
经过近20年的努力,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袁德义教授团队以“攸县油茶”和普通油茶为亲本,通过种间远缘杂交技术,培育高产油茶新品种“德油2号”。
去年3月,“德油2号”通过湖南省林木良种认定,具有果大皮薄、鲜果出籽率高、丰产稳产等特性。当年测产数据显示,其第四年试验林亩产鲜果731.12公斤,折合亩产茶油82.25公斤,创下亚热带地区油茶单产新纪录。
“茶油贵,是因为生长周期长、产量低,‘德油2号’大幅提高油茶产量,一旦推广种植,将有效改变这一局面。”株洲市地杰现代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罗刚说,袁德义教授团队在攸县科研期间,得到当地有关部门和地杰公司鼎力支持,“德油2号”作为油茶良种,将争取首先在攸县推广种植。
地杰公司员工为油茶苗木控梢修剪。
事实上,油茶新品推广首选攸县,早成惯例。
106国道攸县上云桥村附近,占地300多亩的地杰现代化育苗基地内,依托大数据物联平台,基地育苗实现浇水、施肥自动化,节省人工超90%。
“我们在攸县4个乡镇建有分基地,年育苗能力可以做到1000万株。”罗刚自豪地介绍,经过20余年发展,地杰公司成为湖南乃至全国规模化、规范化育苗典范企业。
从输出“攸县油茶”种苗开始,攸县大力推进油茶育苗采取“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模式,走“合作化经营、质量化认证、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发展道路。目前,全县有生产经营油茶苗木单位18家,经营面积3000余亩,年产优质良种油茶苗木超1亿株。
经年累月,攸县形成行业领先种苗优势,“华鑫”“华金”“华硕”“湘林210”等全国油茶主推品种从攸县选育,远销江西、广西、湖北、贵州、河南等地,油茶苗全国市场占有率超70%。
科技强品质,“攸油”闯世界
——培育8家省级龙头企业、3个全国知名品牌
攸县高新区林立的厂房中,一栋硕大的茶红色球形建筑十分打眼。这是全球最大的油茶果5G智慧油茶博物馆,由湖南亚美茶油股份有限公司建成,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
亚美公司智能工厂外景。
博物馆后,是投资近3亿元的国内首家工业5.0智慧无人化茶油工厂。车间内,机械手臂挥舞,4条灌装线日灌装能力28万瓶,年加工能力可达2.4万吨茶油。
亚美董事长侯喜容向远道而来的客人展示了一款喷雾型新茶油产品:“这是我们新研发的一款甘油二酯茶油,既保留传统茶油的原香味,又提高茶油的品质,尤其适合代谢异常人群或追求健康饮食的人。”
攸县茶油虽然是地标产品,但未注册公用品牌,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上规模的油茶深加工企业,毛油多,精炼油少,生产的茶油市场影响力不够。
2014年,敏锐察觉到攸县油茶产业短板的侯喜容,从长沙回到攸县,立志建立自己的攸县油茶品牌,并于次年成功申请“大康时代”系列商标。
经过10余年发展,亚美掌握20多项专利,在做强“大康时代”系列产品同时,发力茶油衍生产品,推动开发茶油系列化妆产品,拉长链条,提高茶油附加值,成长为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湖南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及全国放心粮油加工示范企业,产品远销海内外。
另一家攸县油茶企业也迅速崛起。
2017年,攸县人龙政军创办湖南攸爱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专注高品质山茶油开发。
攸爱油茶基地。
攸爱不仅建成集中连片万亩有机油茶林基地,还联合科研院所、高校研发新品。“攸爱”先后荣获湖南省知名商标品牌、湘赣红电商大赛最高人气奖、山茶油行业十大自主创新民族品牌。
小茶果开发大市场,“攸县茶油”走出深山闯天下。2015 年,“攸县茶油”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攸县油茶品牌化进程加快。
近5年来,攸县将油茶产业作为战略支柱产业,成立油茶产业协会,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实现政府、协会、企业三方联动,全力打造“攸县茶油”等公用品牌,推动“攸县茶油” 从区域特产向全国品牌转变。
在政策大力扶持下,企业纷纷向精深加工领域迈进,积极培育本土品牌。通过示范带动,湘天华、亚美、攸爱、地杰等8家企业成为省级龙头企业,“湘天华”“攸爱”“酒仙湖”“大康时代”“乡轩山”“惠德湘”“富林康健”“御茶轩”等一系列优质茶油品牌涌现,其中全国知名品牌3个。“攸县茶油”相继获首届世界林木业大会木本粮油产品特等奖、湖南省十大茶油企业品牌等20余项国家级、省级荣誉。
湘天华数字中心。
科技驱动,品牌赋能,一滴油做成大产业。攸县形成育苗、种植、加工、研发等完整产业链,去年茶油产量达1.3万吨,综合产值23亿元。
从单一产品向多元发展,攸县茶油产业深度进入食品、日化、保健等多元赛道,康养、休闲、文旅等项目整装待发,老油茶林焕发崭新生机。
千年“攸”韵,油茶飘“湘”。“品牌提升行动”在路上,“攸县茶油”铿锵向前,阔步走向更辽阔更美好的未来!
【攸县油茶产业知名企业展刊】
湖南天华油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07年创建,专注于良种油茶采穗圃与苗圃的生产经营、智慧油茶林的种植管理、高端有机冷榨纯茶油及油茶深加工衍生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经营油茶林超10万亩,分布攸县等4个县市12个乡镇。是湖南省林业和农业双龙头企业、湖南省十大茶油企业品牌、全国唯一与钓鱼台食品合作的山茶油“大国农品”品牌、“湖南院士一桌饭”共建品牌;已持续举办六届湖南油茶文化节、七届全国诗词大赛,获评国家乡村振兴第一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已向市场推出钓鱼台系列、家庭金罐系列、东方之籽系列、健康蓝系列和有机日用系列等纯山茶油和衍生产品,入驻国家832、京东、天猫、抖店等。
湖南亚美茶油股份有限公司
2011年成立,是集油茶、菜籽油及亚麻籽油的科研、种植、生产、加工及销售于一体的湖南省农业、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湖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全国油茶籽油加工企业10强企业。是全国首家年加工能力达2.4万吨茶油,全国茶油加工企业中首家工业5.0智能无人茶油工厂,全国首家导入6S智能精炼的茶油厂家,拥有全球第一大油茶果博物馆。主营产品:茶油、菜油、亚麻籽油等营养食用油。旗下品牌“大康时代”荣获2024年全国油茶籽油加工企业10强、2024年湖南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23年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农产品金奖、中国茶油十大品牌等荣誉。产品入驻长沙平和堂、盒马鲜生、好又多、永辉、家联、远东百货、伊藤洋华堂、北京幸福利、北京FuDi、大尔多等全国中高端商超。
湖南攸爱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2017 年成立,是一家专注于攸县山茶油等系列高品质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开发的明星企业,是湖南省政府重点支持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双龙头企业,湖南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示范企业。公司长期秉持“创新发展,合作共赢”经营理念,坚持“公司+村经合社+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现拥有全国最大规模、高水平管理的集中连片万亩有机油茶林基地,采用国内领先的智能生产工厂和先进的鲜果冷榨工艺技术。依托自有油茶特色基地,积极实施集茶油产业发展、乡村旅游、产学研旅三产融合高水平发展茶油特色产业示范园规划。目前,拥有自主发明专利1项,应用新型专利7项,软著3项。
株洲市地杰现代农业有限责任公司
2005年成立,注册“地杰”商标,拥有15项新型实用技术专利,公司配套建设自有高产示范基地500亩,现代化育苗基地300余亩,建有良种油茶采穗圃100亩、2.2万平方米温室大棚、14万平方米简易棚,并配备覆盖200亩核心区域的水肥一体化系统,是湖南省规模较大、配套较全的标准化油茶苗木繁育示范基地,湖南省首批良种油茶育苗单位之一、湖南省内首家大面积使用并推广轻型基质容器育苗技术的良种油茶育苗单位。培育“湘林系列”、“三华系列”等优质油茶类种苗,年可出圃各类油茶苗、果树苗、造林苗、城镇绿化苗木1000余万株,可提供湘林210、华鑫、华金、华鑫四个良种穗条1500余万芽。
责编:张永琼
一审:张永琼
二审:廖义刚
三审:周小雷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

下载APP
报料
关于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