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塘冲水库:破解大坝建造难题的“数字密码”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10-24 17:10:40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徐丽 实习生 刘堰邻

在传统水利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裂缝、拌和站配比误差、灌浆质量依赖人工记录等难题,长期影响着施工质量与效率。而今,在湖南省金塘冲水库工程建设中,一套集智能温控、拌和站在线监管与智能灌浆于一体的“数字孪生大坝”系统正悄然运行,实现了从传统施工到智能建造的跨越,为全国水利工程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标杆范例。

智能温控,破解大坝温度裂缝难题

金塘冲信息化项目经理田涛一直负责信息化工作,他“针对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难题,工程采用智能温控系统,自今年5月以来,持续对2#、3#厂房坝段及1#、2#溢流坝段消力池的关键仓面进行监控,累计覆盖10仓混凝土,布设160支温度传感器,实现混凝土内部温度实时监测。”

系统通过采集不同季节的温度数据,尤其是今年夏天的高温天气,在浇筑后混凝土表面与环境温差最大达30℃,反演计算出绝热温升、导热系数等关键热力学参数,并建立起温度场与应力场预测模型。监测数据为混凝土裂缝的溯源分析提供了依据,助力提出更具针对性的温控措施,有效保障了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同时,系统实现了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实时监测与智能预警,显著提升了温控管理的精准性与时效性。

施工人员正在安装智能温控设备

智慧拌和,为每盘混凝土颁发“合格证”

金塘冲水库通过引入智慧拌和站管理系统,利用信息与物联网技术,对混凝土生产过程进行全方位监控,实现了管理环节的根本变革。

智慧工地系统负责人况梦柯专门负责工地物联网与系统接入工作,他表示,系统通过拌合站生产数据的全面接入,精确记录了其生产的每一盘混凝土的施工配比及各组分材料,再自动进行每盘实际用量与配比用量的对比判定。当出现超标情况时,系统自动发送预警短信,确保质量问题及时发现和处理。

在系统上,每盘生产数据都有汇总计算,施工人员可筛选特定日期范围,进行精准的产量统计与材料消耗核算,极大地提高了拌和站生产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和产能核算的便捷性。系统应用后,混凝土生产合格率显著提升,质量问题数量下降了30%,管理效率提高约50%,同时减少了质量事故风险从源头保障了大坝结构的整体安全性

施工人员在拌合站控制室进行远程操控

智能灌浆,施工全程“有据可查”

与传统灌浆施工严重依赖人工经验、纸质记录和分散式人工控制相比,智能灌浆系统实现了从“人控”到“智控”的范式转变。

在灌浆施工环节,智能灌浆系统对注浆压力、流量、密度及抬动变形等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监测与智能调控,再通过预设工艺逻辑,实现灌浆过程的精准控制和智能纠偏。基于实时采集的参数数据,实现了灌浆产量、施工效率的即时分析与评估,并能够自动化生成标准化施工总结报告,有效提升了灌浆施工的质量管理与信息化水平。智慧建管系统技术负责人熊浩然介绍道:“灌浆数据与BIM模型结合,形成了与大坝实体对应的‘数字孪生大坝’的基石,在后续的运维阶段,这些数据可用于追溯任何部位的施工详情,为安全监测、病害诊断、加固维护提供精准、可靠的数据支持,极大提升运维管理的科学性和预见性。”

截至目前,系统已对9台灌浆设备进行了全过程灌浆作业监控,累计监控灌浆桩3873根,总监测浆量605万升,成功处理施工过程预警信息77条,成桩合格率100%,预警闭合率100%。

智能灌浆在线监测系统

责编:徐丽

一审:徐丽

二审:甄荣

三审:熊佳斌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