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个人善举转化为社区治理的宝贵资源——记衡东县洣水镇志愿者罗金辉和她的团队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10-24 15:29:13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振亚 通讯员 谭燕红

在衡东县洣水镇金鹰城小区,“有困难,找罗阿姨!”早已成为居民口中的共识。被大家亲切称作“罗阿姨”的志愿者罗金辉,用整整六年时间,完成了从“个人行善”到“团队共治”的跨越,将一份份善举,转化为社区治理的宝贵资源,蹚出了一条志愿服务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的路径。

工作中的罗金辉

“阅读点灯人”到“治理合伙人”

时间回溯到2019年,金鹰城小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正式启用。得知消息的罗金辉,第一时间报名成为图书馆志愿者,从此与这份“温暖事业”结下不解之缘。

六年里,每到放学时段,图书馆总能看到罗金辉忙碌的身影。她会蹲下身,轻声细语地问孩子们:“你喜欢故事书还是科普书?”为了让这个不足百平方米的空间充满活力,她精心策划“猜灯谜”“阅读分享会”等特色活动,自掏腰包购置笔记本、文具等小奖品,让图书馆变成了孩子们放学后的“知识乐园”。

这份对志愿服务的热忱与责任感,让罗金辉逐渐成为小区居民心中的“主心骨”。2025年,在衡东县委社会工作部、洣水镇政府的大力推动下,金鹰城小区志愿服务队正式组建,罗金辉凭借高人气与强担当,全票当选队长。这一身份的转变,标志着她从“文化服务提供者”,正式成长为“基层治理合伙人”。

“志愿服务从不是单打独斗,只有和社区治理同频共振,才能发挥更大作用。”罗金辉在服务队成立仪式上的这句话,成为团队的行动准则。上任仅一个月,她便通过邻里推荐、线上招募等方式,组建起一支30余人的志愿者队伍,将个人的“小爱”,汇聚成惠及整个小区的“大爱”。

图书馆总能看到罗金辉忙碌的身影

破解治理痛点,填补“最后一米”空白

“居民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这是罗金辉带领志愿服务队坚守的初心。围绕小区治理中的环境卫生、邻里沟通、特殊群体关怀等痛点难点,服务队开展了一系列“靶向式”服务,用实际行动填补基层治理的“最后一米”。

针对小区部分角落垃圾堆积、绿化杂乱的问题,志愿者们每周定期开展“环境整治行动”:手持扫帚、垃圾夹,清理楼道杂物、捡拾绿化带垃圾,让小区环境焕然一新24小时自助图书馆,志愿者们轮班值守,负责图书整理、秩序维护,确保图书馆全年无休正常运转面对业主与物业间的沟通壁垒,服务队主动充当“桥梁”,累计协调解决停车管理、设施维修等问题。

这些看似细微的服务,却实实在在改善了小区治理生态。洣水镇相关负责人评价道:“罗阿姨和她的团队,是政府公共服务的有效补充,真正实现了基层治理与群众需求的‘无缝对接’。”

更令人称道的是,服务队还通过文化活动凝聚邻里情感。今年以来,罗金辉牵头策划了“舞动金花・邻里共融”“喜迎国庆月满中秋”两场大型主题文艺汇演。从节目编排、演员招募,到舞台布置、现场组织,她全程统筹协调。最终,两场汇演吸引了400余名居民参与,歌声、笑声、掌声回荡在小区广场,不少平时互不相识的邻居,在活动中成为朋友。

“以前大家都是关门过日子,见面顶多点头问好。现在通过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生活,更拉近了邻里距离。”小区居民李女士的感慨,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这才是‘远亲不如近邻’的真实模样。”

罗金辉的志愿服务队伍不断扩大

志愿力量聚成炬,激活治理新生态

六年时光,罗金辉的志愿服务版图不断扩大——从最初的文化服务,延伸到环境整治、矛盾调解、特殊群体关爱等社区治理多个领域,逐渐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以志愿服务为纽带,激活居民参与热情,打通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金鹰城小区的实践证明,志愿服务是激发居民自治活力的‘金钥匙’。”衡东县委社会工作部负责人表示,通过罗金辉这样的“带头人”,小区正在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治理新格局。“‘罗阿姨们’是基层治理的重要补充与延伸,他们的亲和力、灵活性,为刚性的治理体系注入了温暖底色。”

如今,在金鹰城小区,孩子们提到“罗阿姨”,眼里总会泛起笑意老人们说起志愿服务队,总会竖起大拇指。而罗金辉依旧保持着最初的热忱——准时到图书馆值守,定期组织志愿者开展服务,用脚步丈量着小区的每一个角落,用行动续写着温暖故事。

责编:王振亚

一审:王振亚

二审:王文隆

三审:邹仪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