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柳英 李寒露 蒋黎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10-24 07:03:53
在永州市中心城区,体育设施覆盖率达100%,“15分钟健身圈”成形
想“动”就能“动”了
国庆期间,永州市冷水滩、零陵两区跑步爱好者开展跨区联跑活动。 冷水滩区长跑协会供图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柳英 李寒露 通讯员 蒋黎
生活越来越好,群众健身热情高涨,可城市运动场地“少、小、远”,停车还不方便,让不少人想“动”却难“动”。
完善运动基础设施,是推动全民健身落地的关键支撑,也是落实国家关于体重管理要求的重要抓手。
“十四五”期间,永州市聚焦中心城区群众多样化体育需求,因地制宜增建体育设施、补齐供给“缺口”,让便捷健身的“幸福圈”越画越大。
【时代命题】
那些年,不少人面临“健身难”
永州群众健身意识早有觉醒,2016年便成立市长跑协会,参与健身的人数逐年增多。然而,运动基础设施建设未同步跟进,不少人面临“健身难”。
“那时给我们的选择不多。”提及以前的运动经历,冷水滩区长跑协会会长杨苏林满是无奈。
南华步道,曾是杨苏林和大多跑步爱好者的主要选择。这条连接白石山公园与宋家洲大桥的步道,全长仅3.3公里。
“又短又窄,蚊子多,离家还远。”杨苏林家住凤凰园,每次为了跑上这几公里,他要么开车,要么骑行,单程就要花费10至20分钟。“刚跑没多久就到终点了,感觉还没热身到位,特别不过瘾。”更让他头疼的是,夏季蚊虫肆虐,跑完步回家,身上总会留下不少蚊虫叮咬的痕迹。
改造后的永州市体育场
作为永州市主城区唯一的专业体育场,永州市体育场的状况也不尽如人意。场地周围杂草多,偶尔还会有蛇虫出没。跑步爱好者龙艳坦言,因为担心安全问题,很多女同志不敢独自去那里运动。
潇湘公园是一座山地城市公园,上下坡多,对于长期跑步的人来说,很容易对膝盖造成损伤。这让原本就有限的运动场地选择,又少了一个。
2020年以前,永州城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不足1.3平方米。运动场地数量少、质量差,分布还不均衡。不少人尝试在家健身或去健身房,但无论是在家健身购置运动装备,还是去健身房办理会员、支付交通费用等,都使得运动成本显著增加。
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成为这座城市的一大民生难题。
【政府作答】
“15分钟健身圈”,让运动融入日常
10月初,永州冷水滩、零陵两区180余名跑友,分别从曲河大桥、东风大桥出发,跨区联跑21公里的盛况,让参与者杨苏林至今心潮澎湃。这场城市运动盛宴,得益于湘江东路的建成通车。
永州青年城市漫跑活动
这条冷零联城骨干线路自2023年底通车以来,因沿线风景出众,成为举办跑步活动场地的热门选择。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2000余名永州青年跑者,沿着湘江东路漫跑,在运动中沉浸式感受永州的生态美景与城市活力。
“十四五”期间,永州市出台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全市181个乡镇(街道)全部配套安装了全民健身器材,覆盖率达100%,形成了市、县(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四级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和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让高质量、接地气的文体活动融入群众日常生活。
过去,宋家洲公园曾因无序发展导致环境恶劣。永州以民生为本推进综合治理,广纳民意优化设计。如今,环湖跑道、大小球场、特色景观园等错落其间,成为市民休闲运动的好去处。
湘江西路体育公园
2023年9月,永州湘江西路(亲水桥至造纸厂段)建成通车,采用六车道设计,畅通了河西交通。沿线打造了3.5万平方米的体育公园,建有羽毛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乒乓球场,配套停车场、儿童活动区、运动健身区等。
一条路,美了一座城。夜幕下的湘江边,市民在湘江西路散步健身,老城区“人气”“商气”双旺。
市民在家门口健身
永州城区基础设施与民生保障同步升级。以湘江为主线,大力推进两岸体育设施建设,配备健身器材、儿童游乐设施等,满足不同年龄段市民的健身需求。2024年,中心城区新增健身器材280余件,其中,最大安置小区唐家院子周边配备了60余件健身设施,忠烈社区拥有了小游园、篮球馆。新建成提质的湘江东路、湘江西路、永州大道、潇湘大道,都同步建设了健康步道,总长近100公里,方便市民步行锻炼。
通过与专业体育机构合作,当地政府组织开展各类体育培训课程、全民健身大讲堂、线上健身指导等活动,让市民可以学习更多的科学健身知识。
如今,运动活力在湘江两岸迸发。2023年中国龙舟公开赛(永州站)吸引千余名运动员参赛、50余万人次观赛;“湘超”开赛之际,永州市体育场改造一新,成“最野主场”。乡镇也跟上发展步伐,上岭桥、普利桥等乡镇道路拓宽、环境改善,跑友们走进乡村,村民自发在路边递水,尽显淳朴情谊。
【百姓评卷】
出家门就能运动健身
龙艳是永州市中医医院的一名护士,曾因家人生病陷入低谷,压力让她体重飙至75公斤。2023年开始跑步后,身心逐渐被治愈。今年4月的道县马拉松,她以2小时05分完成21公里赛程。
“出家门就能运动健身。运动像一束光,照亮了我。”如今,她的运动经历也在照亮他人。龙艳的儿女受其感染,坚持晨跑,都成了班上的跑步冠军。同科室护士也被带动,面对科室里的患者,她们常常化身“活招牌”,积极宣传运动益处。
“永跑者”常态化开展活动
杨苏林介绍,冷水滩区长跑协会每周组织跑步活动,近百人身着统一服装奔跑,吸引越来越多群众加入,成员从最初50人激增至1000多人,“永跑者”“火车站跑团”等民间运动组织不断涌现。2016年,市里能跑全程马拉松的仅一两人,现在已有100来人。
“运动场地多了,极大丰富了我们的退休生活。”纺织厂小区居民何锦外说,湘江西路体育公园离家近,各种球类运动都能满足;小区内也设置了老年活动广场、体育健身区和儿童游乐区,平时街坊们都约着一起锻炼身体。
“这儿球场多、环境漂亮,停车也方便。”市民唐慧说,宋家洲公园提质改造后,晚上她经常带孩子去打网球和羽毛球。
气排球赛
冷水滩区篮球协会,是永州城区涌现的205个体育社会组织中的一个。协会会长蒋先巍高兴地说,现在全民健身的氛围更浓,协会每年举办多场篮球赛,吸引了众多篮球爱好者参与。老的少的都有,年纪最大的76岁了。
柔力球协会、广场舞协会等也常态化举办培训和演出活动。一周要跳好几次广场舞的市民刘翠说:“经常唱唱跳跳,身体好,心情好,生活有味。”
从城市滨江到乡镇村落,永州群众在运动与欢笑中,尽享城市发展的红利与活力。
(视频素材由冷水滩融媒周勇等记者提供,黄柳英剪辑)

责编:曾璇
一审:欧阳伶亚
二审:胡泽汇
三审:赵雨杉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

下载APP
报料
关于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