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瑶 2025-10-23 20:08:28
10月22日,湖南日报社22楼演播厅内思想激荡,一场围绕治水与智“水”新范式:AI大模型如何孕育水处理的未来图景的深度专访在此举行。
中国人民大学王洪臣教授,湖南省人工智能协会胡其高秘书长,南京大学杨育彬教授,三位权威专家齐聚一堂,通过前瞻性的对话,剖析行业痛点、探寻技术路径、展望产业未来,提前解码10月27日在长沙启幕“人工智能+水处理创新论坛暨混溟大模型技术研讨会”。更多行业资讯与精彩活动,敬请全程关注。

直击行业痛点:传统路径触顶,AI成破局关键
王洪臣教授在专访中直言行业现状: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水处理基础设施体系,建设高峰期已过,目前普遍存在能耗药耗偏高、运行偏保守等问题,背后是系统协同不足与决策依赖经验。他还提到,当前行业有不少智慧模型探索,但“效果还不够,行业没别的招,只能寄希望于AI”,直接点出他传统优化方法触顶,AI是破局核心方向。

解码核心技术:“混溟大模型”凭三大能力破局
针对王洪臣教授的疑问,杨育彬教授在专访中详解“混溟大模型”:“它是基于世界模型驱动的水处理行业垂直大模型,也是首个水处理行业的垂直世界模型。”其核心能力聚焦三点:一是多模态数据接入融合,“能综合视频图像、PLC系统数据、进出水指标时序数据,还有运维日志、操作规程、专家经验文本,围绕同一目标决策,避免‘按下葫芦起瓢’的单目标优化问题”;二是中长期精准预测,“可在世界模型里准确刻画污水处理流程和状态,预测未来指标,为推理奠定基础”;三是可解释性,“通过世界模型和大模型推理,具备因果推断、反事实因果推断能力,决策能追溯来源”。
同时杨教授还回应了王教授提出的生物系统复杂性问题:模型将结合微生物图像分析、气象数据与实时运行指标,构建“数据+机理”双驱动的智能控制体系,真正实现从“经验运行”到“智慧运营”的跨越。
搭建落地生态:协会发力,打通技术转化“最后一公里”
胡其高秘书长从行业生态角度分析:“国务院刚颁布《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把‘提高模型能力’列为八大能力第一条,‘混溟大模型’落地是对国家战略的响应。但当前AI应用落地有‘最后一公里’问题,比如对AI认识不到位、供需对接不畅。”他明确协会将从三方面推动技术落地:“一是通过培训教育提升决策者、管理者认知;二是搭建供需对接平台,优选优秀企业和服务;三是主动宣传推广优秀技术,为产业培育良性土壤”,同时指出“技术落地需要有担当、有资金人才技术的龙头企业,不是所有中小企业都能做到,需要协会牵头破局”。

未来展望:智慧水厂呼唤“数字生命”,邀您共绘新蓝图
展望未来,杨育彬教授描绘了一幅动人图景:依托“混溟大模型”,未来的水处理系统将不再是冰冷的设施集合,而是拥有“智慧大脑”和“澎湃心脏”的有机数字生命体。三位专家一致认为,“AI+水处理”新范式将极大赋能环保产业升级,推动行业向更高效、更低碳、更智慧的方向迈进。
更多关于AI+水处理及“混溟大模型”的深度技术解析、前沿应用案例与产业合作机遇,将在10月27日的“人工智能+水处理创新论坛暨混溟大模型技术研讨会”上全面揭晓。
一场引领行业变革的思想盛宴即将开启,欢迎各界同仁持续关注,10月27日,长沙·北辰洲际酒店,邀您共同开启水处理智慧未来新范式。
责编:黄玲
一审:黄玲
二审:王慧
三审:瞿德潘
我要问

下载APP
报料
关于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